不难看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内涵虽各有侧重,但它们又三位一体,展现出毛泽东等人居安思危、有备无患的治国方略和平等互利、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及至1976年,毛泽东明确对华国锋表示:国际上的事,大局已定,问题不大;国内的事要注意。毛泽东生前亲笔写下的最后一句话便是:“国内问题要注意。”在世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战略眼光,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一伟大教导,如同一座灯塔,照亮了中国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前行道路,同时也为推动世界和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深刻内涵 “深挖洞”体现了...
1969年,毛泽东针对苏联欲对中国实施战术核打击的图谋,为在战时减少伤亡,认为人口密集的大中城市应迅速筑造防空工事,以便在苏联的核打击来临时,可以躲藏在地下。因此,毛主席向全国人民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这一口号在当时也被定为九字国策,成为那个时代中国人民共克时艰的最强音。“深挖洞...
正是在这样的国际、国内环境下,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方针。先说深挖洞。从字面上看,就是挖防空洞,目的是为了防备敌人的空袭;但这只是浅层次的理解,毛主席说的深挖洞,实际上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他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做好反侵略的准备。当时美苏两国都对我国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毛主席...
70年代初,中苏中美关系巨变,局势波诡云谲,毛主席有感而发,发出"要准备打仗"的号召和"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朱升给朱元璋的谏议,只有短短九个字,但是却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与斗争经验:高筑墙就是埋头练兵,力量不够强大的时候不去掺合打架斗殴;广积粮就是多多准备粮食,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在20世纪70年代是影响深远的一句战略名言,出自毛泽东之口。1973年11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青年团协议会访华团时,曾明确地告诉客人: 毛主席提出了一個口号,叫做“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这里就有个粮食问题。“广积粮”有两个作用,一是备荒,一是备战。“深挖洞”就是备战。“不...
1972年12月10日,传达了最高领导“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这一指示,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更加具体。197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元旦社论《新年献词》中,都重点进行了宣传。古代农业为重,商业次之,尤其是战争年代,比如,朱元璋尽管军务繁忙,总是关心农业...
1972年12月10日,伟人正式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战略号召,要求以不称霸为前提,超前做好战备工作,多屯粮食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深挖防空洞和人防工事,以防万一。事后,这些准备措施基本没有派上用场,最多的用场就是暑季纳凉,不开空调,沁人心脾。于是有人就下了评语: 高估当时世界局势的严峻性...
为什么要“深挖洞,广积粮”,现在明白了吧!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中苏关系全面恶化时,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了著名的“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主张。这个口号就是为应对与苏联全面核战争而准备的。当时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确定了以这个口号为指导的国民经济政策!虽然中苏全面冲突并未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