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平庸之恶的具体表现是"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所谓的"恶"则是这种无条件服从下的"后果是恶劣的"。...
在我国社会中,“平庸之恶”表现为“欺善行”、“微违法”现象普遍存在,前者指的是在他人遇到困境时,有人选择施以援助,但却遭受误解或欺诈的现象,而后者则是指性质及危害后果相对较轻微的违法行为或不道德行为,但由于法不责众而难以被追究责任。“平庸之恶”还包括行政不作为与司法不作为,分别...
艾希曼的行为并非由思想决定,而是由思想的缺失决定——这让阿伦特相信“平庸之恶”。 汉娜·阿伦特《艾希曼在耶路撒冷-关于平庸之恶的报告》 平庸之恶:邪恶并不可怕,它只是以“常态”的名义发生 “平庸之恶”是指邪恶并不具有我们通常认为的撒旦般邪恶的外表。相反,当不道德...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不明白自然归一的本体,最终都有可能产生平庸之恶和极端之恶。高智慧者明白并信守自然归一的事实本体,就能毫无悖谬地“以一驭万”,使高智慧名副其实。相反,不明白或者不信守自然归一的事实本体,只能局限于分体,就肯定使高智慧漏洞百出、悖谬重重、困惑多多、错误累累、灾难不断。=== 正...
“平庸之恶”英文为The Banality of Evil,是一个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一种对自己思想的消除,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弃的恶。(百科) 我们在这里抛开对意识形态的过度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平庸之恶的具体表现是"对下达命令的无条件服从,对个人价值判断权利放...
贝蒂娜·施汤内特认为,阿伦特做出“平庸之恶”的判断,是因为当时能够接触到的资料太少。 而新近出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德博拉·E.利普斯塔特的《艾希曼审判》(译林出版社出版)一书,更是颠覆了阿伦特的看法。艾希曼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写下了一份回忆录,他被处决以后,回忆录手稿被封存在以色列国家档案馆。上世纪90...
“平庸之恶”英文为Evil of banality,作为哲学术语,是指在意识形态机器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中国社会科学网) 此概念最早由犹太裔著名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关于罪恶的一种哲学思考,与“极端之恶”(radical evil)相对而言,平庸的罪恶往往不易被人察觉,更容易被人忽视。汉娜·阿伦特认为罪恶分为两种,一种...
1. “平庸的恶”是在什么背景下被提出的 平庸的恶最早是汉娜阿伦特在《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书中被提...
独立思考是对抗平庸之恶的第一步,但仅有思想的觉醒还不够,意志的坚定同样至关重要。在哲学史上,尼采以“超人”哲学为代表,强调意志的力量。他认为,强者应当有自己的价值观,并以此为准则行动,而不被社会的道德框架所束缚。意志力在对抗平庸之恶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当面对外界压力和诱惑时,许多人往往选择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