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福熹早在1959年苏联学习期间就萌生了对科技考古的兴趣,当时拜访白俄罗斯共和国明斯克大学的拜斯勃罗多夫教授时便想对中国古代玻璃进行研究,后来他专门在主持召开的“国际玻璃大会”上设立了“玻璃考古”分会场,为中外从事古代玻璃研究的爱好者创造了交流的平台。近十年来的科技考古工作,使干福熹越来越感受到,自然...
干福熹教授,光学和材料科学家.1933 年 12 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任上海光学精 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77~198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常委(1985~1998),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4~1992),国务院学位委员 会委员(1988~1999).1980 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于 1993 年 ...
干福熹 院士 收藏 完善纠错 复旦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60年2月获苏联科学院硅酸盐化学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光科学与工程系教授。1957年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光学玻璃试制基地。
干福熹院士是一位享誉全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家,同时也是一位对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尤其是功能材料学科与产业抱有深深关切的社会活动家。他积极投身于我国功能材料核心服务平台的构建,致力于推动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科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展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
干福熹1933年出生于杭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学系。1959年获苏联科学院化学副博士。1960年-1964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材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64年-1977年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激光材料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976年-1984年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和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
当当网作者频道汇集干福熹|作品大全,在线销售、阅读、点评干福熹|作品,查看干福熹|简介,购买正版干福熹|作品集,尽在DangDang.COM
【院士名片】干福熹,1933年生,浙江杭州人,光学和材料学科学家,是我国激光技术和光存储技术的开拓者,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玻璃,作为一种随处可见的材料,没有钻石般玲珑剔透的晶体结构,实在是朴素之极。但在中科院院士干福熹眼中,只有实用价值的玻璃,恰恰与国计民生有着重要而紧密的联系。从1952...
封面学者:干福熹院士 万辅彬 干福熹教授,光学和材料科学家.1933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 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77~198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85~1998),上 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4~199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8~1999).1980年他被选 ...
本书基于干福熹院士及其带领的科技考古团队多年来独创性的、科学的无损分析研究,首次探究了玉石的分类、成分及结构,以及中国古代玉器的材质和溯源,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说服力的科学研究数据;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讨论了中国各个时期古代玉器综合研究的结果;并介绍了中国古代玉石和玉器的中外交流与文化发展。
干福熹 /Gan Fuxi/ 条目作者舒美冬 最后更新2022-01-20 浏览158次 (1933-01-03~ ) 中国光学材料专家。 英文名称 Gan Fuxi 出生日期 1933-01-03 出生地点 浙江杭州 生于浙江杭州。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系。1959年获苏联科学院化学副博士学位。1952年起先后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和上海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