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剧院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雪》搬上舞台。今年6月,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话剧《雪,覆盖下的真相》先后在中国上海和天津上演。在话剧版《雪》在国内上演之际,我们一起来读读帕慕克的这部代表作。《雪》讲述的是一个土耳其诗人的故事。诗人的名字叫做卡,这个名字是...
▲《雪》奥尔罕·帕慕克 著《雪》首次出版于2002年,是帕慕克迄今为止发表的唯一一部政治小说,该小说在2004年被《纽约时报》评为年度十大好书之一,2005年获法国美第奇奖的外国小说奖。小说中的情节和冲突,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帕慕克受到了生命威胁。正是由于这些激烈的冲突,使得故事情节发展紧凑,让读者能感受到小说中的...
2006年,帕慕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雪的沉寂——前往卡尔斯 长途客车上,坐在司机正后方的那个人这么想着:雪的沉寂,如果把它作为一首诗的开始,那么他此刻内心感受到的东西就可以被称为雪的沉寂。 他在最后一刻才赶上了从埃尔祖鲁姆开往卡尔斯的车。从伊斯坦布尔经过两天暴雪中的长途旅行后到了埃尔祖鲁姆。在埃尔祖鲁...
“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冲突与交错的新象征。”小说《雪》的作者奥尔罕·帕慕克,于2006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对帕慕克做出了上述高度评价。 帕慕克出生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的西化家庭,从小便接受了西式教育,了解到一些西化思想。青年时期,帕慕克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
那一场梦中的荒诞大雪——帕慕克《雪》很久没有一气呵成迫不及待的看完一本小说了。这本书被称为政治小说,帕慕克甚至因为《雪》而遭受到了生命威胁,但看完整本小说,感受不到她浓烈的政治意味,更多的看到了土耳其在如今这个不知所措的局面下,芸芸众生的各种挣脱与无奈。1、 向东或者向西——头巾问题现在成了政...
开幕大戏《雪》第一次在中国舞台呈现帕慕克作品 这几年,法国的舞台剧作品来国内演出不少。但改编自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作品确是第一次在中国舞台呈现。作为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作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一直在用忧伤的文字记述盛极一时的土耳其今时的国家身份,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
帕慕克的小说《雪》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短暂军事政变期间的故事。男主角在这四天中,游历了边境小城卡尔斯。他按照逻辑、幻想和回忆三个主题创作了19首诗,这些诗构成了一幅如雪花般晶莹剔透、随风起舞的画面。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包括演员苏纳伊、伊斯兰教精神领袖神蓝、带头巾的女孩卡迪菲、诗人卡爱的伊佩珂、彷徨青年奈吉...
《雪》是帕慕克的第7本小说,故事发生在1992年的四天四夜里。主人公卡,一个多愁善感的诗人,借着记者的身份在土耳其偏远小镇卡尔斯城游逛。现代与传统,政治与宗教……这些冲突把卡尔斯城的人们分为两极,整个小镇的氛围充满了压抑、愤怒、阴谋和暴力。 大雪封途,卡尔斯通往外部的一切交通都被割断。大雪下得无休无...
在奥尔罕·帕慕克的文学世界中,有一部备受瞩目的作品,那就是他的政治小说《雪》。这部小说创作于美国酝酿对巴格达采取军事行动的紧张时刻,帕慕克将其视为自己的“首部也是最后一部”此类题材的作品,它承载了深刻的社会与政治寓意。故事的主角KA,一个曾经的诗人,如今陷入了阴郁而魅力四溢的沉默。尽管...
作品的高潮部分,卡与伊佩珂的相聚,不仅仅是身体的亲密,更是情感的彻底释放。这种情感的真实流露,成为卡生命中最珍贵的瞬间。帕慕克通过这一场景,强调了情感表达的珍贵与价值,这是《雪》中传达的核心理念。在《雪》中,奥尔罕·帕慕克通过细腻的笔触,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情感的真实表达以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