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在国家建设上,布哈林与斯大林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从而失去了斯大林的信任,逐渐沦为边缘人物。1929年4月,斯大林在联共(布)中央全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的联席会议上公开点名批判布哈林等人,这次全会通过了《关于党内事件》的决议,决定撤销布哈林在《真理报》和共产国际的领导职务。1929年7月,共产国际执委第十次全会...
此时的托洛斯基是斯大林心中除之而后快的死敌,虽然他对布哈林的话并不认同,但依然公开赞许布哈林是党内最懂经济的理论家,他的观点最适合当前的国情,不久后托洛斯基就在党内失势,并最终被流放阿拉木图,清除了政敌后,斯大林和布哈林的矛盾则转瞬爆发,他们就国内的经济问题开始了针锋相对。在彻底巩固了自己的权利后,...
布哈林认为工农联盟有破裂的危险,反对要农民为工业化“纳贡”,主张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放慢工业发展速度,推迟农业集体化,反对剥夺和消灭富农。1937年2月被指控组织“右派与托派联盟”阴谋集团,遭到逮捕并开除党籍。1938年3月15日与A.I.李可夫等16人被苏联政府以叛国罪处决。1988年2月4日,苏联最高法院决定撤销1938年3...
布哈林:哪些托洛茨基分子? 莫洛托夫:索柯里尼可夫、皮达可夫和拉狄克。 布哈林:他们针对我的那部分供词不属实。(笑声,喧哗)你们笑什么,这里没有什么可笑的东西。 笑点低 米高扬:而李可夫关于你的札记说得很准确,可见无火不冒烟。 布哈林:一般说来,无火之烟大概是不可能的。 米高扬:我们说的就是这个。 布哈林:但...
布哈林的设想是先让农村里面的少数人富起来,当他们富起来以后就会有很多钱,有了很多钱以后他们就会购买...
一直以来,布哈林是全面支持新经济政策的,甚至比列宁设想的更“激进”一点。斯大林在前期也试图保留一部分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但随着外交上的问题演变的国防危机,以及国内诸多问题的同时爆发,让斯大林的想法开始转变。 首先是布哈林的亲富农立场,作为农民的代言人可以,建立工农联盟更好,只是在有些错误的时间在有些错误的地点...
1928年7月,斯大林被布哈林摁在地上爆锤,自己呕心沥血想出来的“非常措施”才干了几个月就没了,还被安上一个“联合左派”的罪名(当时的左派指被赶到阿拉木图的托司机,斯大林是中间派)。一切似乎都在向有利于布哈林的方向发展。当时的布哈林绝对是风光无限:死对头托司机被赶到了阿拉木图,苏联人民委员会,工会,...
直到1992年,这四份封存于秘密档案里的狱中手稿的复印件才回到布哈林亲人手里。在我们的记忆中,“布哈林”这个名字来自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那个刺杀列宁的女特务就是布哈林指使的,影片中有一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台词是“瓦西里,快去救列宁!布哈林是叛徒!”。打入敌人内部的马特维也夫将敌人准备刺杀列宁的消息...
苏联革命先驱,经济学家布哈林(上)1888年10月,莫斯科诞生了一个热爱知识的家庭中的小孩——布林。他出身于知识分子之家,父母皆为小学教育的园丁。布林在五岁时,就展现出他孩童特有的天真与热情,他的爱好便是寻找甲虫和蝴蝶的踪迹,并把它们制作成标本。在他小小的童年里,他不仅翻阅完了家中的莫里哀作品全集,...
至于布哈林托付给妻子拉林娜的信,她一直牢记了18年之久,直到1956年她获释后,才书写出全文,并于1961年3月上交苏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信中写道:我命在旦夕。我低下我的头,但不是在无产阶级斧钺面前,它必定是无情的,但也是纯洁的。面对一台地狱般的机器,我感到我无能为力,这台机器通过采用中世纪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