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饷,正式名称是地税或土地税(Rates, Land Rates),是香港对地税的说法,承袭自中国的古文。它主要按征税地的房产价值或租值抽取一个比例的款项作为政府收入一部分。以下是对差饷的详细解读: 定义与来源 定义:差饷是一种间接税,由政府向房屋或土地的拥有者征收。 来源:差饷源于英国,在香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1845...
差饷(早期曾称警捐)是一种源于英国的香港税款项目,主要是按征税地的房产价值或租值抽取一个比例的款项作为政府收入一部分。现代,是香港政府向香港境内房地产业主征收的一种间接税。除差饷外,部分香港物业须另外向政府缴纳地租。 热门词条 热门推荐 差饷名词解释 营业收入名词解释 复利公式 复利效应 复利名词解释 资...
智通财经APP获悉,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房委会)表示,将由2025年4月开始,将《财政预算案》提出的2025/26年度第一季差饷减免,转惠给其住宅及非住宅租户。从2025年4月1日开始,直至2025年6月30日,为期3个月内,以每个应课差饷物业的减免额500港元为上限,按月将政府的差饷减免额从住宅租户应付的租金中等额抵销,...
差饷概念即政府财政收入不及支出,可以引发经济不稳定和财政赤字,因此政府应加大财政支出,改革税收和鼓励私人投资,同时应倡导节俭节约以降低财政赤字率。 差饷概念是指社会赞助收入消失或减少,但是支出没有减少的情况。这是违反了传统经济学观点,即社会收入和支出应保持平衡,因为收入支出都是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差饷概念的...
差饷和地租通常是每个季度向业主收取,具体金额按物业的应课差饷租值(租值)乘以一个百分比计算。地税则通常每年收取两次,具体次数和金额视物业位置和地税金额而定。 重要提示 ⚠️《2022 / 23 财政预算案》提出了差饷制度改革,建议引入累进制差饷,按应课差饷租值分为三个征收类别:5%、8%、12%。预计受影响的住...
差饷是按季度收的,每季度头一个月预缴。政府财政宽裕的时候,一般会有不同程度的宽减,每年2月的财政预算案里会公布。 地租:地税 🏞️ 地租,也就是地税,计算方式和差饷差不多,是年租值的约3%。不过,并不是所有房子都需要交地租。比如,九龙界限街以南和香港岛的某些房子在1985年以前建造的就不需要交(因为...
差饷税指香港地区对楼宇或物业征收的一种间接税。最早开征于1845年,原来这种税的收入用于支付警政开支,后来扩大用于支付街灯、供水、消防等方面的开支,现已成为香港一般税收的一部分。其收入一部分作为政府收入,一部分拨交市政局使用。差饷税以楼宇或物业的占有人 (使用人)为纳税人,按估定的应课差饷租值为计税...
跟差饷一起的,还有地租,简单的说,就是向港府租用土地的费用,任何一套房子都需要缴纳,香港人把这两费用合并起来,一律称为“差饷”。 假设60平米房子估计租金2万,一年24万元X5%=12000元,每季缴纳3000元差饷;24万元X3%=7200,每季度缴纳1800元,合计4800元。
在财经领域中,差饷是一个常见但又可能让不少人感到陌生的概念。差饷是一种针对物业征收的费用,用于支持当地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差饷的定义可以理解为,是政府向物业的拥有者或使用者征收的一种周期性费用,其目的在于为地方政府筹集资金,以维持和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如道路维护、治安管理、消防服务、垃圾清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