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墓 [ yá mù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yá mù ] 考古学用语。古代墓葬形式之一。在崖壁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热搜字词肾虚 葳蕤 平坦 尽管 旖旎 认真 读音 喑哑 藩篱 驰骋 着急 紧张 ...
汉代崖墓,中国东汉时期在崖壁上开凿洞穴放置棺木的墓葬形式﹐分布于四川﹑湖南﹑江西﹑贵州等地﹐以四川地区最多。崖墓盛行於公元2世纪﹐蜀汉时已趋衰落﹐至南北朝时则成为尾声。建筑分类 根据崖墓平面特征及规模可分为三类﹕单室墓。仅有一个墓室的崖墓﹐一般深为3~5米﹐宽1.5~2米﹐高约1.7米。单室墓数量...
汉代以前四川墓葬多用石,发现了较多的石棺葬、大石墓,因此,崖墓是另一种形式的“石头记”。东汉时期,有些大家族将墓合在一起,一个崖墓可能是一个大家族共同的墓葬建筑,供后人一同祭祀,带有亲族纽带的作用。可以说,地方豪强是崖墓的主要使用者。双流作为四川发展较...
四川地区崖墓数量众多,目前保存下来的有数万座,它为研究汉六朝时期四川的墓葬制度、社会经济、思想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崖墓中的文物和遗迹,宛如历史的碎片,将地方社会习俗、古人的丧葬传统和生命观,拼凑出一幅生动而真实的画面。参加此次成都考古社教活动的30名参与者,不仅有考古文博专业的学生,也有...
瑞峰崖墓群位于,原名瑞峰岩墓,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瑞峰镇黄桷村与罗坝村之间的大营坳山脉和蛮洞子崖壁上,是一处数量众多、分布密集、保存较为完好的汉代古墓葬群。瑞峰崖墓群,保存有崖墓469座,分布在约2平方千米的保护范围内的崖壁上。这些崖墓,有的建在崖底,有的建在崖壁中间,有的则高悬崖顶。崖墓大小各...
崖墓,是古代开凿于山崖或岩层中的墓葬。在中国存在于战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战国崖墓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地区,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崖墓的族属为百越中的一支。汉代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崖墓多为诸侯王陵或贵族大墓,一般有墓道、甬道、耳室...
郪江崖墓群,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郪江、安居两镇,是汉代文物遗存。郪江崖墓群划分为52个小墓群,共发现已暴露的崖墓1600余座。崖墓群以多室墓为主,大多采取沿轴线开凿墓室,然后在墓室两侧开凿数量不等,用途各异的侧、耳室,种类齐全的附属设施。墓室结构都较复杂,室壁都浮雕有反映木结构编壁墙或木板墙...
在四川乐山大佛南门出口处,有一个麻浩渔村,在渔村位于凌云山和乌尤寺之间的崖壁上,发现大片的千年崖墓,百十来平米的崖壁上竟然有500多座崖墓,里面石棺林立,大白天走进去参观的我,依然感觉到脊背发凉,这里就是麻浩崖墓。在东汉时期的四川境内,流行着一种墓葬习俗,因为是依山掘穴而成,故称崖墓,麻浩崖墓群...
麻浩崖墓,坐落于乐山大佛南侧的凌云山麓,因地处麻浩而得名。这些崖墓沿着山崖自然开凿,从乌尤渡口绵延至虎头湾,总计300余米,密密麻麻地布满了300余座墓葬。特别是在虎头湾东侧,7层墓葬上下排列,井然有序,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堪称乐山崖墓中的杰出代表,展现了一个大家族的荣耀与沧桑。麻浩虎头湾崖墓群,不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