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崇有论的译文呢。译文就像是一座桥梁,把古代的智慧和现代的我们连接起来了。如果说原文是一幅古画,那译文就是对这幅古画的重新诠释,让我们这些不太懂古代文字和文化的人也能欣赏到这幅画的美。你想啊,就像外国人来中国,要是没有翻译,他们能懂京剧的妙处吗?同样的道理,没有译文,我们很多人就只能对着崇有...
崇有论名词解释崇有论名词解释 崇有论是魏晋玄学的重要哲学理论和派别之一,与“贵无论”相对立。它认为宇宙万物以有为本,万有皆产生于“有”,世界的本原是实际的物质存在。这种理论批评了“贵无论”的观点,指出虚无不能产生有,只能通过“有”来产生万物。崇有论还强调了客观事物和名教、事功的重要性,认为人们...
-, 视频播放量 245、弹幕量 0、点赞数 7、投硬币枚数 4、收藏人数 5、转发人数 2, 视频作者 一颗灵芝芝,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每日哲学——魏晋玄学总结,每日哲学——宋明道学的历史使命,每日哲学——郭象:“名教即自然”,每日哲学——郭象“性命论”,每日哲学——阮
以西晋裴頠为代表的“崇有论”的提出,标志着魏晋玄学“有无之辩”进入到第二个发展阶段。“崇有论”的产生,主要源自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西晋初年社会政治危机;二是王弼“贵无”论所暴露出的内在矛盾。 应该说,是当时的西晋社会产生和促进了“有无之辩”,当然这一点与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光的波粒二象之...
裴頠的崇有论就是对这两方面探索的成果。裴頠生于西晋建立之初,死于八王之乱中。这段时期是整个魏晋南北朝唯一的一个短暂统一的时期。而英年早逝的裴頠并没有完成玄学发展的双重任务,但是他的崇有论依然是玄学发展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裴頠的崇有论是直接针对贵无论而发的。自从正始年间何晏、王弼揭开了...
裴頠《崇有论》裴頠《崇有论》 裴頠《崇有论》 【原文】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1)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2)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3)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是以生而可寻,所谓理也。理之所体,所谓有也。(4)有之所须,所谓资也。(5)资有...
崇有论的作者是 韩愈 《崇有论》的作者是裴頠。裴頠,字逸民,山西闻喜人,为西晋著名哲学家。他深深担忧时俗放荡,于是写作《崇有论》,希望能够消除虚浮的遮蔽。裴頠所处的时代,正是魏晋玄学的鼎盛时期,玄学家们大兴清谈之风。裴頠抨击了当时的“贵无”思想,反对以无为本体,承认世界的根本是“有”,而不是虚无...
裴頠的“崇有论”是针对王弼等玄学“贵无”论提出的。他批判了王弼一派“以无为本”的思想。王弼认为,天地万物以无为本,“无”是世界的本体而“有”只是“无”的表现。 裴頠首先反对在现实世界之外另有一个什么本体。“有”之所以发生,并非另外有一个东西使它成为“有”,而是它“自生”、“自有”的,即所谓...
崇有论的开篇阐述了对世界的基本理解,认为世界的本质在于"夫总混群本,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强调万有并非虚无,而是有形有象,充满复杂规律的根源。它主张"众理并而无害,失得由乎所接",提倡清静无为,主张人们减少思考和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