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山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城东南四十公里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原名灵岩院,坐北朝南、占地8000平方米,创建于金正隆三年,元延祐二年重修,明清屡有补葺。岩山寺壁画中大量的建筑、自然景观、社会生活、人物行为等都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体现,为后人在建筑、历史、政治等提供了珍贵的素材,除此之外岩山寺壁画的文...
公主寺和岩山寺都位于繁峙县,公主寺位于县城郊区,而岩山寺则在砂河镇郊区。🎨 公主寺的壁画与永乐宫的壁画并称为“南北双珠”,虽然规模较小,但壁画保存得非常好,颜色鲜艳且未经后期补色,非常难得。公主寺始建于北魏年间,明代时搬迁到现址重建。寺内彩塑因早期被盗,部分罗汉头是后补的,但整体保存得相当好,尤其是...
一个流落异国的宫廷画师,在暮年时分,在这个偏僻的山村,留下了堪比《清明上河图》的传世之作。他或许未曾想到,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仍能透过这些壁画,窥见那个动荡年代的人间百态与天上景象。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岩山寺的壁画,不仅是一位画匠的艺术巅峰,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见证。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期...
在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城东南的广袤大地上,隐匿着一座千年古刹——岩山寺。它静静地矗立在五台山北麓的天岩村,原名灵岩院,历经风雨沧桑,依旧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时光回溯至金正隆三年,那时岩山寺初建,便成为一方佛教的圣地。金代的它规模宏大,香火鼎盛,是信徒们心中的朝圣之地。历经元、明、清各代的修葺扩...
战败归国,这名士兵念念不忘。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他向中方提出,想去那个小寺看看。▲岩山寺文殊殿。(图片来源:山西省文旅厅官网)我们的文物工作者,按他的记忆寻到这里,发现弥陀殿已经拆了,规模更大的水陆壁画荡然无存,而在堆满柴草的文殊殿,果然讶异地看到了王逵的十年心血,不由得心怦怦直跳...
繁峙县岩山寺文殊殿内的一幅壁画,年代可追溯到金代,然而其内容却鲜明地展现了宋代的风格,可以说是对宋朝书画的承袭与发扬,具有深远的代表意义。在壁画中,青色为主的风景占据了显眼的位置。而在绘制过程中,艺术家们运用了沥粉堆积黄金的技法,并且巧妙地运用了青、绿、黑、淡赭、土黄等多种色调,使得整幅...
岩山寺壁画与永乐宫的壁画一起,被人们赞誉为山西南北壁画的“双壁”。根据题记可知,壁画为金大定七年(1167年)画师王逵所作,王逵的身份是“御前承应画匠”。东京城破后,王逵被掳到北地,耗费十年之功绘成了岩山寺文殊殿的满墙壁画,壁画所表现的艺术形象,无论帝王将相、小农工商,还是宫廷楼阁、磨坊酒肆等,...
岩山寺,这座古朴的寺庙,原名灵岩院,自宋元丰年间(元丰二年前)创建以来,历经金、元、明、清、民国各代的精心修缮。寺内珍藏着众多珍贵的文物,包括宋元丰二年由“大宋国代州界繁峙县咸宁乡天延村第一等税户厚廷吉妻王氏”等合家施舍的“佛口尊胜陀罗尼经幢”的部分遗物;金正隆元年由李旺李口等人栽种的...
繁峙岩山寺,位于五台山北麓天岩村,公共交通不方便,只有研学团才会安排这一站。但这里的壁画,可是有点厉害。参观岩山寺需要文保员开门。彩塑 大殿中可以看到水月观音和金刚的彩塑,虽已残破,但因为内部的木质肢体显露出来,可以看到彩塑得制作工艺。壁画画家 岩山寺的壁画,作者是金代的御前画师王逵,他年轻时...
金国画匠王逵《岩山寺壁画》之一赏析 王逵《岩山寺壁画》之一 王逵绘制的岩山寺壁画,位于山西繁峙县城东南天岩村,是金代宫廷画师王逵的杰作。创建于金正隆三年(1158年)的岩山寺,现存文殊殿内四壁满绘精美壁画,描绘释迦牟尼生平、须阇提太子孝养父母等佛传及本生故事,以及塔寺和商人航海遇难等丰富内容。壁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