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鲵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两栖动物,俗名羌活鱼、白龙、杉木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常见于高山山溪及湖泊石块树根下以及苔藓中或溶雪泉水碎石下。其生存的海拔范围为 1700至 40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四川宝兴。体形适中,全长120-160毫米,最大的达200毫米;头部略扁平,躯干圆柱...
盐源山溪鲵(学名:Batrachuperus yenyuanensis)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尾较长,尾肌弱;尾背鳍褶高而薄,起自尾基部;掌、蹠部无角质鞘,掌、蹠突明显。雄鲵肛裂横置,前缘中央有一个浅色乳突,向后为一纵沟。垂直分布在海拔2900~4400米,以3200~3500米为最多。成鲵从春季到秋季常见于溪内...
西藏山溪鲵是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属两栖动物,别名接骨丹。头体较尾略长,头部宽扁,躯干圆柱状而略扁,尾除基部呈圆柱状外,其余部侧扁;吻端圆阔;鼻孔略近吻端;眼较大;口角位于眼后下方,上唇褶极发达,掩盖下颌的后半段;上下颌有细齿;梨骨齿呈“八”字形,位于内鼻孔之间;舌大,呈长椭圆形;...
山溪鲵属(Batrachuperus):小鲵科的1属。体全长一般在250毫米以下。头扁平,有眼睑,犁骨齿呈“八”形,略近犁骨后半段。唇褶发达;有颈褶,躯干和尾基部圆柱状。指、趾各4。形态特征 中国有7种:西藏山溪鲵,太白山溪鲵,盐源山溪鲵,无斑山溪鲵,龙洞山溪鲵,无唇褶山溪鲵,山溪鲵,分布范围大致在...
山溪鲵,俗名羌活鱼、白龙、杉木鱼,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山溪鲵属。该物种为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其种群数量有下降趋势,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山溪鲵前后趾均为4趾,生活于海拔1500–3950米的山区流溪内,水流较急;溪两岸多为杉树和灌丛,溪内石块较多。成鲵以水栖为主...
西藏山溪鲵栖息于海拔1500-4250米,但多在3000米以上的山溪内。一般生活在小型山溪内或泉水石滩及其下游的流溪内。白天西藏山溪鲵常隐蔽在溪边石块下面,有时也栖于朽木下或岸边植物根部之下;夜间常在溪内活动,有时也上岸爬行,行动缓慢,易于捕捉,但由于身体光滑...
盐源山溪鲵(学名:Batrachuperus yenyuanensis)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尾较长,尾肌弱;尾背鳍褶高而薄,起自尾基部;掌、蹠部无角质鞘,掌、蹠突明显。雄鲵肛裂横置,前缘中央有一个浅色乳突,向后为一纵沟。垂直分布在海拔2900~4400米,以3200~3500米为最多。成鲵从春季到秋季常见于溪内石块下或...
西藏山溪鲵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雄鲵全长194毫米左右,最长者达211毫米;雌鲵全长181毫米左右,最长者达197毫米。犁骨齿两短列,位于犁腭骨中部,呈“/\”形;前2前有间有囟门;唇褶发达;掌、蹠部无角质鞘;体背面有细麻斑或无斑。 生活于海拔1500~...
龙洞山溪鲵(学名:Batrachuperus londongensis)是小鲵科、山溪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形大,全长155~265毫米;掌、蹠腹面有棕色角质鞘。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短,吻端圆,吻棱不显;鼻孔位于吻端两侧;眼大,与吻等长或略小于吻长;口角位眼后角下方;性成熟的多数个体仍有鳃裂或有1~3个外鳃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