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巢享年不长,其一生大部分时间衣食无忧,不必以鬻画为生,不必迎合世俗喜好,所作以色彩淡雅为主,文人画的特征较明显,且所作均推敲再三才下笔,作品数量少;而居廉得享高寿,大部分时间以鬻画为生,必须迎合世俗的审美心理,画面多倾向于色彩艳丽,以色为主,以墨为辅,追求雅俗共赏的效...
居巢、居廉花鸟小品30幅! 居巢(1811—1889年),字梅生,号梅巢。祖籍江苏宝应,其先世任官岭南,遂定居广东省番禺县隔山乡(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自幼喜爱诗文书画,曾任广西按察使张敬修幕僚,在广西期间曾受宋光宝等人影响,所作花鸟注重写生,回粤后与其弟居廉一同对景写生,...
居巢(1811—1865),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清代晚期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启蒙祖师”。他的作品清秀雅致、栩栩如生,尤以花鸟见长。居廉(1828—1904),字士刚,号古泉、隔山老人等,是居巢的从弟。他在技法上并未超越居巢,但在题材上能突破传统所限,作品内容丰富多样,且中年以后涉足人物和...
居巢和居廉,这两位在近代岭南画坛上并称“二居”的画家,真的是一对传奇兄弟。他们不仅在工笔、写意上都能得心应手,还发明了撞水、撞粉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每次提到“岭南画派”,几乎都会想到他们。居巢(1811年-1889年),原名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他是广东省广州府番禺县人,...
居巢,原名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清代晚期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启蒙祖师”,与居廉并称“二居”。其作品清秀雅致、栩栩如生,惟肖惟妙。 鸡冠花图 居巢的绘画以花鸟见长,在当时的岭南画坛独树一帜。居巢与其弟居廉所创立的居派花鸟画和以何翀为代表的小写意花鸟画是当时广东最主要的两大花鸟画...
居巢和居廉是堂兄弟,居巢是兄,居廉是弟,两人都是清末岭南画派的启蒙祖师,并称为“二居”。居巢,原名易,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他是广东广州番禺人,祖籍江苏扬州。自幼喜爱书画,曾任广西按察使张敬修的幕僚,期间受宋光宝等人影响,开始写生绘画。回到广东后,他与弟弟居廉一起以绘画授徒为生。居巢的画...
居巢和居廉是清代晚期广东画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绘画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岭南画派乃至整个中国画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巢(1811—1865),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清代晚期画家,被称为“岭南画派启蒙祖师”。他的作品清秀雅致、栩栩如生,尤以花鸟见长。
晚清画坛双子星:居巢居廉的绘画艺术 《牵牛花甲虫》26x25cm 1873年 广州艺术博物院藏 居巢和居廉是清代晚期广东画坛的杰出代表,他们的绘画在题材、技法和风格上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对岭南画派乃至整个中国画坛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居巢(1811—1865),字士杰,号梅生、梅巢、今夕庵主等,清代晚期画家,被称为“岭南...
居巢、居廉兄弟俩针对文人画写意而不求形似的千年古风,提出了“不能形似哪能神似”的绘画新观点,强调形神兼备,对景写生,并创造性地将撞水、撞粉之法发扬光大,造就出渗透了岭南特色的绘画图式语言,被称为“隔山画派”或“居派”。 兄弟二人在中国画坛上独树一格,为岭南画派开创了道路,成为清代乃至近代中国花鸟画的...
居巢、居廉是19世纪中后期广东画坛的两位重要画家,以撞水、撞粉法绘花鸟草虫著称,自成“居派”。20世纪初,居派的绘画风格更成为了当时岭南的主流画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高剑父、陈树人均是居氏学生。 居巢(1811—1865),字梅生。原籍为江苏扬州宝应县,先世来粤做官,落籍番禺河南隔山乡(今在广州市海珠区)。居巢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