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蛋白偏高是指尿液中的蛋白质含量偏高,蛋白质漏进尿液从尿道排出来形成了蛋白尿。尿蛋白越高说明肾脏滤过功能越差,这是衡量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情况下,人体尿液里不含蛋白质或只含有微量蛋白质,但当肾脏发生病变时,随血液循环流动的蛋白质流经肾脏时,因为肾脏滤过功能的降低而使蛋白质“漏网”。表示方法...
2尿蛋白的症状 一、由于肾小球的疾病,使肾小球滤过膜或电荷屏障受到破坏,就会有大量血浆蛋白被滤入尿中,而出现蛋白尿,称之为病理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脏淀粉样变性等。 二、病理性尿蛋白除了肾小球性蛋白尿外,还有肾小管性蛋白尿...
患者出现尿蛋白偏高,尿蛋白偏高的原因考虑最多的应该是肾病,因为肾病最容易导致尿蛋白。正常的情况下,蛋白都会回吸收的,如果肾脏出现损伤的情况下,根据肾脏纤维化发展原则即肾脏纤维化开始启动,肾脏出现回吸收的功能下降,就会漏出一些蛋白,从而导致尿蛋白的产生,出现尿蛋白偏高。血尿、蛋白尿虽然是判断肾脏病病情严重程度...
尿蛋白一般称为蛋白尿,是指尿液中的蛋白通过肾脏过虑进入到尿液中,一般是由于各种肾病或生理因素导致的。 正常尿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增加,尿常规检查可以测出即为蛋白尿。蛋白尿往往跟肾脏有关系,肾脏具有选择透过性和重吸收性,会将原尿中几乎全部...
尿蛋白是尿液通过酸化加热后混浊而检出的蛋白质。正常人24小时尿蛋白的范围为≦0.15g,常规化验检测为阴性。如检测尿蛋白﹥150毫克/日,即尿蛋白阳性时,说明人体排出的尿蛋白量明显增多,属于异常尿蛋白。尿蛋白持续阳性,往往代表肾脏发生了病变,故临床可依据尿蛋白阳性的多少来判定肾病损伤的程度以及肾病治疗的效果...
一.肾小球性蛋白尿:多为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肾小球的滤过与通透性发生了改变,使本来不该漏出的蛋白经过肾小球排出去了,从而导致尿液中蛋白异常增高。如IgA肾病及狼疮性肾炎患者的尿蛋白升高,就属于肾小球性蛋白尿。二.肾小管性蛋白尿:多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引起的尿蛋白升高,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
隐匿型肾炎或肾炎经治疗后自觉症状消失,但化验检查蛋白尿仍存在。 1、消尿蛋白粥 芡实30克,白果10枚,糯米30克煮粥。1日1次,10天为1疗程。 2、黄芪粥 生黄芪30克,加水600毫升,煮20分钟,捞去渣;入薏米、赤小豆各30克,煮30分钟;再入鸡内金末10克,糯米100克,熬成粥,作1日量,分2次服。每次食后嚼金桔饼...
蛋白尿有功能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之分。功能性蛋白尿也称生理性蛋白尿,是指出现于健康人的暂时性蛋白尿。多见于青年人,在剧烈运动、发热、高温、受寒、精神紧张等因素影响下,肾血管痉挛或充血,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强而使蛋白大量漏网。正常孕妇尿中蛋白可轻度增加,这与体位和肾流量加大、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