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歌楼时,只以“红烛昏罗帐”写尽温馨、欢怡、缠绵的情怀,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月。一个“昏”字在朦胧色彩中没有暗淡昏沉的气氛,倒是显得红烛高烧,罗帐春暖,甜蜜之极。壮年听雨在客舟了。用江阔、云低、断雁(孤雁)、西风四个意象渲染气氛,强调着风雨飘摇中流亡江海的悲凉心境。 作者在结构安排上以上...
“少年听雨”的画面,由“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而成,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尽管这属于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毕竟与忧愁悲苦无缘,而作者着力渲染的正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的画面,以“客舟”为中心视点,而在四周点缀以“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
红烛昏罗帐。 出自宋代蒋捷的《虞美人·听雨》 原文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 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 天明。 蒋捷(生卒年不详),字胜欲,号竹山,宋末元初阳羡(今江苏 宜兴)人。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1274)进士。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通过对雨夜楼台的描绘,以及对少年和壮年时光的对比,以达到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的主题。 诗中的“少年”和“壮年”象征着不同阶段的人生经历和心境。少年时的主角在雨夜中聆听雨声,赏析美景,展现了少年对生活和自然的敏感与热情;而壮年时的主角则更加沉稳,无论在雨夜中...
诗句“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出自宋代词人蒋捷的作品《虞美人·听雨》。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少年时期,词人常常在歌楼的楼上聆听雨声,那时的环境充满诗意和浪漫,红色的蜡烛照亮着周围,周围环绕着精美的罗帐。全诗赏析如下:一、背景与意境 《虞美人·听雨》是蒋捷的代表作...
第一幅画面:“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它展 现的虽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场景,但具有很大的艺术容 量。 “歌楼”、 “红烛”、 “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 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 少年时候醉生梦死,一掷千金, 在灯红酒绿中轻歌曼舞,沉酣在自己的人生中。 第二幅画 面:“壮年听雨客舟...
摘抄赏析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
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已暮年,两鬓已是白发苍苍,独自一人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人生的悲欢离合的经历是无情的,还是让台阶前一滴滴的小雨下到天亮吧。 译文2: ...
《虞美人·听雨》蒋捷词解析 蒋捷的《虞美人·听雨》以听雨这一情感线索,勾勒出人生三个阶段的鲜明画面。少年时期,词人身处歌楼,红烛映照下的罗帐,展现出春风轻拂下的欢乐氛围,"少年听雨歌楼上",那轻狂与无忧,是青春的热烈与短暂。"红烛昏罗帐",字里行间透露出浓厚的奢华与享乐气息。步入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