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1年版、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认为,十年前体育就已经是第三主科,新课标之所以被误读,源于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挤压,使体育在学校教育...
以下是《小学体育新课标》的全文内容概述: 一、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 2.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公平竞争意识。 4. 教授学生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 二、课程内容 1. 基本体育活动:包括跑步、跳跃、投掷等基本运动技能...
9. 家校合作: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体育活动,家校共同促进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发展。 10. 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应包括田径、球类、体操、游泳等多种体育项目,以及健康教育、体育游戏等。 通过实施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小学体育新课标为我们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力维老师体育新课标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小学新课标体育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省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主要教材为放松跑和游戏(快快跳起来)。 本课从教材性质出发,把新授教材安排在课的前半部分,以保证学生饱满地精力去学习、掌握新授内容,把激烈的竞赛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练习的浓厚兴趣。
它强调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运动技能、团队合作精神以及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新课标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体育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了体育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体育教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健康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健康教育、专项运动技能和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课程目标的四个水平,设计相应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和跨学科...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小学体育教育将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身体健康教育:通过体育活动,教育学生了解身体结构和功能,学会正确的运动方式,预防运动伤害,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 2. 心理健康教育:通过...
新学期,《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正式实施,体育课提升至总课时的10%至11%,仅次于语文和数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新学期体育课怎么上,和以前有哪些变化? 1 体育社团更加丰富 帆船、跑酷等逐渐走进学校社团 每周五下午,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的孩子们来到玄武湖穿着救生衣,跟随教练一起学习帆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