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01年版、2011年版的课标相比,新课标中体育与健康的课时占比虽是10%-11%,但课时数并未增加,20年来一直是每周小学1-2年级4节体育课,3年级至初三3节体育课。”南京理工大学动商研究院院长王宗平认为,十年前体育就已经是第三主科,新课标之所以被误读,源于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挤压,使体育在学校教育...
新课标对小学体育课程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下是新课标小学体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目标 新课标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是: 1.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2. 教授学生基本的运动技能和体育知识,增强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为了贯彻新课标要求,小学体育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全面性:体育课程应涵盖身体锻炼、健康教育、运动技能、团队合作和体育精神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和心理素质。 2. 趣味性: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使学生在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3. 多样性:提供...
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将过分关注传授知识与技能转变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老师们要注重以下几点: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摒弃说教课、“放羊课”;科学设置运动负荷,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第四,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引导...
针对新课标提出的目标心率要求,在体育课期间,学生可以通过按压颈动脉或腕动脉来测算心率,也可以借助搭载心率监测功能的可穿戴设备了解即时心率。 有条件的家长和学校为学生配置可穿戴设备后,将能够实时跟踪学生的心率情况,了解学生参与日常运动情况和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身体状况、提升运动表现。同时,心率...
新课标对小学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确保学生能够在一个健康、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首先,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设计和实施适宜的体育教学活动。这包括但不限于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如跑、跳、投、攀爬等,以及各种球类运动和团队运动的指导。
小学体育田径新课标要求 小学体育田径新课标要求强调了学生全面身体素质的培养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在田径项目的教学中,新课标提出了以下几个主要要求: 1. 基础体能训练:注重学生基础体能的训练,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等,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2. 田径技能教学:教授学生田径运动的基本技能,如...
10月9日下午,以“实施新课标 落实新要求”为主题的小学体育与健康学科主题教研活动在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举行。出席本次活动的有松江区教师教育学院研训部副主任、小学体育研训员、正高级教师顾永明、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校长项晓凤,还...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 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