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柳科小叶柳Salix hypoleuca Seem.,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山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辛、涩,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血化瘀。主治风湿骨痛,劳伤。外用治蛇头疔。 【用法用量】0.3~1两,泡酒服或适量煎水洗。外用取少许嚼烂外敷至消肿为止。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专家...
小叶柳的功效与作用 驱风除湿,活血化瘀。 主治 主治风湿骨痛,劳伤。 用法用量 日常用法:内服,煎汤,9~30g;或泡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 选方 1、治风湿,劳伤:山杨柳根、柳树根皮各30g。泡酒,早晚温服。 2、治蛇头疔:山杨柳叶,少许,嚼烂外敷,至消肿为止。
种名:小叶柳 学名:Salix hypoleuca Seemen 别名: 花期: 生态性状:耐阴植物 观赏性分类:其它 科:杨柳科 属:柳属 小叶柳分布地区 产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山西等省。 小叶柳形态特征 灌木,高13.5米。枝暗棕色,无毛叶椭圆形,披针形,椭圆状张圆形,稀卵形长2—4厘米(稀5.5厘米),宽1.2—2.d厘米,先端急尖,...
小叶柳是杨柳科柳属植物,主要功效为祛风除湿、活血止痛、抗炎镇痛,常用于缓解风湿痹痛、跌打损伤及炎症相关症状。其枝叶、根皮等部位含黄酮类、水杨苷等活性成分,兼具一定清热解毒作用。 一、主要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小叶柳常用于改善风湿性关节炎、关节肿痛,通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寒湿引起的肢体麻木。 活血止痛...
小叶柳 目录“小叶柳”在《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叶柳”在《*辞典》“小叶柳”在《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小叶柳 【拼音名】 Xiǎo Yè Liǔ 【别名】山杨柳、红梅蜡 【来源】杨柳科小叶柳Salix hypoleuca Seem.,以根、叶入药。 【生境分布】山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 【性味】辛、涩,...
小叶柳,中药名。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柳Salix hypoleuca Seem.的根或叶。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具有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之功效。常用于风湿骨痛,劳伤。
小叶柳 杨柳科小叶柳Salix hypoleuca Seem.,以根、叶入药。 名称小叶柳(Xiǎo Yè Liǔ) 别名山杨柳、红梅蜡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清血化瘀。主治风湿骨痛,劳伤。外用治蛇头疔。 用法用量0.3~1两,泡酒服或适量煎水洗。外用取少许嚼烂外敷至消肿为止。
xiǎo yè liǔ , dà yè yáng , jīn nián zhé jǐn míng nián zhǎng 。 小提示:"小叶柳,大叶杨,今年折尽明年长。"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明年:今年的下一年。 今年:指现在的这一年。 年长:年纪大或相比较年纪大。 小叶:植物叶柄分歧,而生二片以上的叶片组成复叶,...
小叶柳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柳的根、叶,驱风除湿,活血化瘀。 【出处】《贵州草药》 【拼音名】Xiǎo Yè Liǔ 【别名】山杨柳、红梅蜡 【来源】为杨柳科植物小叶柳的根、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灌木,高达3米。根红褐色。树皮黄褐色;小枝紫色或黑棕色,初有疏柔毛,后脱落。叶互生,狭椭圆形,长3.5~6.5厘米,...
小叶柳,大叶杨,今年折尽明年长。明年今日在何乡,春风吹断铁心肠。叶叶比君眉,条条比君发。朝如青丝暮如雪,能使离人几回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