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词,安徽省宿松县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文南词原系湖北黄梅一带的渔鼓小调,清末民初由逃荒卖唱人传入安徽。文南词流行于安徽省东至县、宿松县等地,板式有“正板”“慢板”“哭板”“就板”“乐板”等。文南词唱腔分正本戏主腔和小曲两大类。前者近似板腔体,后者属联曲体。正本戏主腔分为“...
为让宿松青年感受文南词的博大精深与无限魅力,推动文南词的传承与发展,在宿松县“青年夜校”第二期课程中,宿松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团宿松县委联合宿松县文化馆开设了“国家非遗文南词”体验课程。 “文南词是一种古代老百姓逃水荒的‘沿江文化’,最早的文词腔是由流动的民间艺人(逃荒卖唱)和盲艺人走村串户,沿街算...
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由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主办,宿松县新黄梅演艺有限责任公司(宿松县黄梅戏剧院)、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传习基地承办,宿松县戏剧家协会、各校区协办的
宿松融媒讯为切实落实文南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拍摄记录工作,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发展,11月25日,宿松县非遗保护中心召开文南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拍摄记录工作会议。安徽省非遗中心副主任钱桦,研究部主任胡迟,研究部项目负责人李立,安庆市非遗中心副主任邓超,宿松县文旅体局总工程师熊周武出席会议。文南词国家级...
文南词婉转悠扬 《小孤山下唱小姑》,是宿松人最喜爱的曲调,歌曲中的小姑女和彭郎君,也是宿松人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二人两情相悦,最终结为连理,而这段传说的发生地就是矗立在滚滚江水之上的小孤山。 小孤山,苍茫高远,风光旖旎,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木,下有滔滔湍急的江流,为楚、蜀、豫章诸水咽喉,有“海门...
宿松县松峦文南词演艺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03月27日,位于宿松县佐坝乡王岭村王岭老街148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营业性演出(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一般项目:文艺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其他文化艺术经纪代理(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
由宿松县新黄梅演艺公司申报的文南词《苏文表借衣》成功入选文旅部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项目。 文南词是产生于皖鄂赣三省交界地区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又名“文词腔”“文曲戏”,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它以独特的唱腔、丰富的剧情...
“妇孺入迷文南词,月落西山不归家。”为传承非遗传统文化,11月12日,宿松县新安初中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文南词戏曲演出,吸引了学校全体七年级学生及教师参加。 此次演出节目丰富多彩,包括经典剧目《女驸马》《陈姑追舟》,以及脍炙人口的《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还有引人深思的《走出茫然又入茫然》和《回娘家》等。
2022年7月14日傍晚,在安徽省宿松县北浴乡综合文化站广场,宿松县群芳黄梅戏剧团的演职人员正忙着化妆和调试各种机器设备,为马上开始的演出进行最后的准备。村民们三三两两带着凳子从四面八方赶来,演出现场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晚7时整,伴随着锣鼓声和丝弦声,2021—2022宿松县文南词“131”工程入选剧目展演在北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