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基于此,不少人认为“宪法不与我产生直接关系”。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王旭看来,宪法明确了公民可以对国家主张哪些权利、国家应该为公民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以及公民对国家有哪些义务,明确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这是基础的、根本的规范。同时,通过刚性...
2.每位同学入校领到一本《宪法》的文本,你能够出示这个文本,展现这个文本,朗诵这个文本,甚至赞美这个文本,这也是《宪法》保护的,因为《宪法》第35条还规定了表达自由,在我们的《宪法》文本里叫言论自由,在学理上我们又叫表达自由。 所以,...
全面依法治国就不可能做好。”③高校是法治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在法学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中,要充分发挥中国宪法理论对其他部门法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指导、评价、引领作用;要牢固树立宪法是国家根本法的思想观念,其他部门法的教育要形成根据宪法规...
王旭:“宪法的核心功能是把公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这句话的判断是没错的,但中国有中国的语境。我们强调用宪法的制约和监督原则去约束公权力,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彻底的人民性、为公性、道义性的基础,是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逻辑的必然,是自我革命战略思想的必然延伸,是“公权力姓公,也必须姓公”,...
权利、理性与对话的宪法——读《慎议民主的宪法》王旭 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讲师 目录引论一、宪政的多重语法二、民主的认识论功能三、慎议民主的制度基础四、司法对民主的担保:司法审查正当性的另一种论证思路五、对话的宪法与公共理性之生长 一、宪政的多重语法 出于对权力抱持一份...
王旭编著的《宪法实施原理--解释与商谈》介绍了,宪法实施的理论化不仅仅是提出一套制度化的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作为现代国家最高公共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找到宪法实施的理性本质。宪法解释与宪法商谈都是实践理性在宪法具体化过程中的展开,前者背靠主体哲学和意识哲学,在传统法学方法论的语境里实现宪法规范的具体化和...
构建中国自主的宪法学知识体系必须有立足本土的知识生产机制,才能避免宪法学知识生产过程的“依附性积累”。中国宪法实施及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机制、方式,很难采取以个案处理为核心的宪法裁决模式,而且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作为权力机关的枢纽地位。如何围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厚植制度基因、观察实践逻辑,是中国宪法学建构自身知...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旭教授在谈及我国现行宪法时提到,宪法不仅是国家治理的总章程,更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和宣言书。自1982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宪法经历了五次重要修改,始终与时俱进,这充分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需要。 王旭教授指出,宪法明确界定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规定公民可以主张哪些权利,...
【作者】王旭(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法商研究》2019年第5期(文末附本期期刊要目)。因篇幅较长,已略去原文注释。 内容提要:人类已经步入风险社会,预防重大风险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底线思维”的要求。宪法是各种社会子系统的统一规范平台与链接,必然要求国家肩负起风险预...
王旭 1981年生,湖南长沙人,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法学院本科工作委员会委员。座右铭:“读书随处净土,闭门即是深山”。 ►教育背景 2003年本科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学士学位 2006年硕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法理学) 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行政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