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道圣旨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从此大清统治中国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隆裕皇太后临朝称制。那么诏书的起草者是谁呢?多数人认为是清末状元张謇,本文对这段历史不做考证,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隆裕太后代行颁布了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诏书。诏书内容如下: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
宣统帝的退位是辛亥革命的成就之一就是推翻了自秦始皇以来确立的封建专制制度,结束了封建帝制,故B正确;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使辛亥革命取得完全胜利,帝国主义势力未被赶走,封建制度的根基依然存在,故CD错误。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成就,考生可根据材料“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
那么,就在这一份《退位诏书》上,不仅有皇帝的玉玺盖章,还有另外11位朝中的大臣签字。今天,就来揭秘一下这11位清末重臣。一:内阁大臣袁世凯(1859-1916)袁世凯是后来的洪宪皇帝,在清朝末年追随北洋大臣李鸿章,曾在朝鲜带兵。宣统三年,带兵武力逼宫,清朝结束。二:外务大臣胡惟德(1863-1933)1888年,26岁中...
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有言:“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据此,有学者认为这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体面地保留了封建王室及其待遇 B. 资产阶级以和平手段获得统治权 C. 演绎...
《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被承认的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宣统三年十二月廿五)所颁布的退位诏书,作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 退位诏书全文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材料的大意是华中、华南各省首先提倡共和制(南方各省先后独立),而北方的将领们随后也赞成,人心所向,我也不好“以一姓之尊荣”而违背老百姓们的喜好和憎恶,这是宣统帝退位诏书,是清廷主动顺应时代潮流。故选:B。
中国末代皇帝宣统帝的退位诏书由晚清状元、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起草,内称: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对此诏书解读正确的是()A: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宣统帝退位诏书是由爱新觉罗·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颁布的,旨在结束大清帝国在中国的统治。诏书全文表明,由于民军起义,各省响应,中国陷入动荡,为解决南北对立,特命袁世凯与民军代表讨论建立共和政府。诏书指出,人民心理多倾向于共和,南北皆有共识。溥仪不忍因一姓之尊荣而拂逆民心,故决定将统治权公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