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出自《道德经》第三章。意思是,有道的统治者,让老百姓心是空的,肚子是饱的,欲望是微弱的,筋骨是强健的。 先说“虚其心”,古人认为心是思考的器官。比如人的各种精明智巧就是心机。王熙凤精于算计就是“有一万个心眼子”。在《道德...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这句话出自《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表述,反映了道家对个人修养和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它的字面意思是:要让内心保持空虚,注重充实腹部;要削弱志向,但要增强身体的力量。通过对这句话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背后的哲学思想、文化背...
在第一步是虚其心,这里是第二步,是因为虚其心而产生的实其腹,因为虚其心后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这个...
当然,站在修道角度看,虚其心,实其腹,就是修道的六字真言。激活下丹田能量,引发河车运转的功法,就隐藏在这六字之中。先清除杂念,然后凝神守住下丹田,也就是实其腹,这里的实,是用神意来填实,使得精气神三家在腹内相见,久而久之,自然先天一气在腹内壮大生发。后面就是开始引导其回归到先天时的沟渠,...
实其腹---也就是说对基本需求的东西必须要满足他们,充实他们.这里的虚后来被庄子解为[心斋]. 老子把这种欲和心的动向划分为更高需求和基本需求.由于老子的思想并不着眼于发展的立场上,而是追求一种和谐,通融,稳定的哲学目标.这种目标必须把人限制在基本需求的层次上.更高的需求只能产生[争,盗,乱}. [弱其志}...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出自《道德经》第三章。意思是,所以圣人治理政事,会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其温饱,削弱其争名夺利之心,强健其筋骨体魄。 曾仕强先生解读 虚其心,把心里的贪念虚掉,就是让内心不要有贪念。生活中,小孩子根本没有贪念,是大人教的。
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意思是:圣人的治理方法是,使其心无所求,使其腹中有食物(不致饥饿),使其思想单纯,常常令人民没有太复杂的思想,没有未满足的欲望。出处:出自于道德经。《道德经》是哲学著作。至今广泛流传,迷人、有魅力。其原因之一就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各界名人对...
1 这句话的意思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增强百姓的筋骨体魄。出自: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第三章,原文如下: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译文:因此,圣人的治理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
《道德经》:虚其心,实其腹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老子讲了,作为领导者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境界,做到“不尚贤,使民不争”,以及“不贵难得之货”,然后才能“不见可欲”。一个好的领导者,如果能做到了这些品质的话,老百姓内心自会平静,思想淳朴,单纯。“是以圣人”,这里的“圣人”,不是指...
⑸虚其心,实其腹:宋常星说:“虚心者,譬如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实腹二字,譬如神清气足,理备道全。”严复说:“虚其心,所以受道;实其腹,所以为我。”陈荣捷说:“‘虚’意指心灵绝对的宁静与清净,没有忧虑与私欲。”⑹弱其志,强其骨:释德清说:“不起奔竞之心,其志自弱。”宋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