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观乐,《季札观乐》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讲述了吴公子季札出使鲁国,鲁国人为他表演周王室的乐舞。在演奏的过程中,季札点评其中乐曲,在鲁国人面前显示了他对礼乐的精到理解,进一步表明了吴国也是周礼之后,从而达到其来聘的政治目的。全篇行文
季札虽然是对周乐发表评论,其实也就是评论《诗》,因为当时《诗》是入乐的。马瑞辰说:“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左传: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国。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 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
季札观周乐 / 季札观乐【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 吴公子札来聘。……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曰:“...
马瑞辰说:“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左传: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国。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 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札评论的周乐,其文字主体还能在《诗经》中看到。所以我们可以从《季札观周乐》...
《季札观周乐/季札观乐》左丘明 古诗翻译及注释 翻译吴国公子季札前来鲁国访问……请求观赏周朝的音乐和舞蹈。鲁国人让乐工为他歌唱《周南》和《召南》。季礼说:“美好啊!教化开始奠基了,但还没有完成,然而百姓辛劳而不怨恨了。”乐工为他歌唱们《邶风》、《庸风》和《卫风》。季礼说:“美好啊,多深厚啊!
季札说:“美好啊!但它烦琐得太过分了,百姓忍受不了。这大概会最先亡国吧。”乐工为他歌唱《风》。季礼说:“美好啊,宏大而深远,这是大国的乐歌啊!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大概就是太公的国家吧?国运真是不可 *** 啊!”乐工为他歌唱《南风》。季札说:“美好啊,博大坦荡!欢乐却不放纵,大概是周公东征时...
五六、季札观乐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孔子归纳出诗歌的四大功用。说是诗,其实也包括了乐,诗乐一体,靠韵律来连接。人在艺术审美中,会产生无穷意象,比如读一首诗,听一首曲,会有各种心理意象,这意象会跟个人经历、特有的感情,相联系。兴的作用,往往发生在睹物思人,触目生情时。群,是群体,是交...
季札虽然是对周乐发表评论,其实也就是评论《诗》,因为当时《诗》是入乐的。马瑞辰说:“诗三百篇,未有不可入乐者。……左传:吴季札请观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并及于十二国。若非入乐,则十四国之诗,不得统之以周乐也”① 虽然,脱离了音乐的诗或许少了感发作用,而周乐中的舞已不能再现,但毕竟季...
吴公子季札观乐,是通过音乐审视因果关系的著名案例。当时季札出使鲁国,他考察了不同国家和时代的舞蹈和乐曲(包括音乐的本质与歌词)。[1]季札来自吴国。《左传》有时会把吴国描写为蛮荒之地。然而,季札却熟知礼仪、传统,以及中原各国的历史。《史记》把“季札让国”的故事,与吴太伯、伯夷、叔齐的记载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