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札观乐,既然鲁人“先歌后舞”,那么季札所见《大武》之舞,无疑是只有舞容,而没有歌诗。也就是说,季札所观周乐时,鲁人“先歌后舞”的安排本身就说明《大武》舞容与颂诗存在脱离现象。 (三)诸侯僭越《大武》的深层意义 《大武》舞容与颂诗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也可从各国诸侯对《大武》的僭越之举看出...
“观”,就是通过诗歌观风俗,知盛衰,这是儒家文艺观的重要特征。而季札观乐时不但在论《郑》时从 “细已甚”,推想到“民弗堪”,乃至对其国祚的忧虑。而且整个论乐过程都是通过诗乐以知一国之盛 衰,君德的高下。再如,孔子论诗乐主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以中和为美。这也是 季札观...
《诗经》中的“水”大半含有一种共通的意义:“水”是“礼”的象征。周代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礼乐教化就是周代人教育思想的主题,当时产生的《诗经》,在艺术形式方面的表现是“乐”,在艺术内涵方面的表现是“礼”。据《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欣赏“周乐”,一面从其...
一词多义 季札将使于晋季子为有晋之使 使:② 动词,出使。使:名词,使命、任务。 词类活用 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 传:传授的知识。饭:③ 名词作动词,吃。(2)下列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A.于我如浮云/季札将使于晋B.季子为有晋之使/日月之行(《观沧海》)C.季子乃至墓...
第2期 主题词: 季札观乐;孔子;圣贤情结 摘要:孔子对季札甚为尊崇,季札观乐对孔子以及儒家文艺观的形成有先导之功。对季札观乐的评价需要消除援孔评季的思维定势。同时,季札虽然贤明知礼,但初入中原且政教与艺术性质本不相同,评诗论乐粗疏有失也不必讳言。消除圣贤情结,是客观评价季札观乐理论价值的前提。
季札观乐,既然鲁人“先歌后舞”,那么季札所见《大武》之舞,无疑是只有舞容,而没有歌诗。也就是说,季札所观周乐时,鲁人“先歌后舞”的安排本身就说明《大武》舞容与颂诗存在脱离现象。 (三)诸侯僭越《大武》的深层意义 《大武》舞容与颂诗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我们也可从各国诸侯对《大武》的僭越之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