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季君之乱”虽然在史书中的记载极为简略,但对秦国的影响其实很大。随着秦惠文王时期的统治集团在“季君之乱”中覆灭,新兴的统治集团也就填补了他们留下来的权力空缺,其中就包括“人屠”白起。
嬴稷登基成为秦昭襄王后,任命自己的舅舅魏冉为将军,尊自己的母亲芈八子为宣太后。在昭襄王二年(即公元前305年)就发生了秦朝历史上著名的“季君之乱”。“季君之乱”中的“季君”指的是公子赢壮,他是秦惠文王的长子,并非嫡出,只是个庶子,但他素有战功,才能出众,深受拥戴。同时他也是《芈月传》中公子嬴...
历史:季君之乱 卧龙05学长国涛 零售业 经营者 来自专栏 · 慈孝坊1011之历史 公元前307年,年轻的秦武王因年轻力壮,孔武有力,在进军周王室最后的城邑洛阳后,与手下三位力士比赛举象征天下的大鼎,不慎被大鼎砸断腿骨,失血而死,因没有儿子,而秦惠文王的儿子众多,争相继承,便开始了王位争夺战。芈八子的同...
燕国人将公子稷送回秦国时,这位少年不过十余岁,却被迫卷入一场腥风血雨。公子稷继位为秦昭襄王后,芈八子被尊为宣太后,实际掌控朝政,魏冉则被封为将军,统领咸阳防务。然而,权力的更迭从不会一帆风顺。昭襄王二年(前305年),以公子壮为首的宗室贵族联合部分大臣发动叛乱,史称“季君之乱”。公子壮是秦惠...
秦国被来自楚国的芈八子和魏冉彻底控制,历时三年的季君之乱结束,而再此后,由于政变过于血腥,芈八子操控秦国史官将这段历史隐去,只有简单的记载了公子壮为乱,而实际的作乱者则是芈八子。
第三年,也就是昭襄王二年(前305年),有个叫季君的公子壮,还有些大臣、诸侯、公子们造反,结果全被魏冉给灭了。历史上把这事儿叫做“季君之乱”。《史记·秦本纪》八月,武王死。族孟说。武王取魏女为后,无子。立异母弟,是为昭襄王。昭襄母楚人,姓芈氏,号宣太后。武王死时,昭襄王为质于燕,...
历史上的“季君之乱”是指战国时期齐国的一场内乱,也称为“田氏代齐”或“田氏篡齐”。这场内乱源于齐国卿大夫田氏与公室姜姓之间的权力斗争,最终导致了姜姓公室的被废和田氏家族的篡位。具体来说,“季君之乱”的发生背景是齐国公室衰微,而田氏家族作为...
果然,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准备了一年多之久的公子壮,终于发动了夺取王位的武装叛乱,史称“季君之乱”。 这场叛乱鲜为人知,但却并不简单。因为公子壮的背后,是几乎所有的秦国宗室和大半个秦国朝堂,就连之前支持芈八子的樗里疾,这次的态度也有些暧昧。
历史知识> 季君之乱 战国时秦国争夺王位的事件。秦武王四年(前307),武王卒,无子,诸弟争立。大臣及惠文王后(即武王母)、武王后拥立公子壮即王位,称季君。芈八子(即惠文王妃,武王庶母,后称宣太后)及其异父长弟魏冉则迎立公子稷(芈八子之子)。两公子争立,内乱三年。由于魏冉任职用事,掌兵权,诛杀公子壮、惠文...
果然,公元前305年,秦昭襄王二年,准备了一年多之久的公子壮,终于发动了夺取王位的武装叛乱,史称“季君之乱”。 这场叛乱鲜为人知,但却并不简单。因为公子壮的背后,是几乎所有的秦国宗室和大半个秦国朝堂,就连之前支持芈八子的樗里疾,这次的态度也有些暧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