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少农: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孟少农:把生命的最后10年献给了十堰
孟少农为十堰汽车城的建立奠定了基础,通过技术和教育的双重推动,实现了产业集群化。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技术的进步,也为十堰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动力。传承与纪念孟少农的计划 专家建议通过多方途径纪念孟少农,彰显他在汽车工业中的贡献和影响力。其中包括编纂孟少农的人物传记,拍摄纪录片,设立孟少农精神文化传播专区,打造...
孟少农非常重视该车设计改进工作,他组织人员到部队调查,集合有关人员讨论改进方案,并反复论证,还亲自参与审定整车和各个总成设计结构和图纸,深入到图桌旁指导工作。1964年即正式投产,质量很好。 为提高解放牌汽车的马力(原设计为95马力)和其他性能问题,孟少农积极组织自行开发直列顶置汽门发动机(6102型)来代替老解放车的...
1941年10月,孟少农等16名考取清华留美公费生的校友,远涉重洋,到美国学习。孟少农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研究生院专攻汽车专业。学霸终究还是学霸,即便是在高手如云的麻省理工学院,孟少农只用了3个学期和一个暑假,就拿下机械工程硕士学位。按照学院规定,再读两年硕士就可读博士学位,校方也发了表格,通知他做博士研究生。
孟少农(1915——1988),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孟少农,汽车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毕生致力于汽车工业建设事业,是新中国汽车工业技术的主要奠基人。成功地领导了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陕西汽车制造厂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几代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孟少农,原名孟庆基,祖籍湖南省桃源县。随父亲在北京度过童年,1921年入北京北师附小读书,1927年进北师大附中。1928年年底父亲失业,遂举家返回湖南,1930年,孟少农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32年进入长沙高中。高中毕业参加全省会考,取得会考第一名的好成绩。希望实业救国的孟少农在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就读于机械工程...
在汽车工业界,孟少农是杰出的代表人物,他把自己汽车科技知识和毕生精力,无私奉献给了我国的汽车工业,而从不计较名誉地位,直到晚年才获得湖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光荣称号。但在人们的心目中,由抗日学生、进步青年、红色教授、工程师,到汽车工业的巨星、名家、创业人、拓荒者、军师、泰斗?他的各种美名...
年逾七旬的孟少农是久负盛誉的汽车学术界泰斗,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四十年代初,他从大洋彼岸回到中国,至今已在汽车世界里栉风沐雨,奋斗拼搏了四十多个春秋。现在是我国汽车界唯一的一个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孟少农祖籍湖南桃源,一九一五年生于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因与宋教仁有同乡之谊,...
纪念孟少农诞辰100周年 昨日,纪念孟少农诞辰100周年暨孟少农奖学金启动仪式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逸夫图书馆举行。孟少农(1915—1988),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后正式改称院士),湖北汽车工业学院首任院长,中国汽车工业创始人、奠基人之一。 座谈会上,孟少农夫人李彦杰,与孟少农共过事的同事、秘书、助教和学生,以及孟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