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重义轻利、仁者爱人、以德治国以及重视个人修养等思想,并在人性上作了独立的'发挥,使儒家学说更加系统化。认为人类存在着一种天赋的、共同的、善良的本性。人性有四心,即所谓“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四心”和仁、义、礼、智相结合,构成道德之“四端”(四...
孟子的思想基础还包括周礼思想。周礼是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代表,其核心是“礼仪”,即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维护社会秩序和道德准则。孟子将周礼思想与儒家思想相结合,提出了“仁义礼智信”等重要观念,强调人的自律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性,对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 道家思想基础 孟子的思想基础还...
孟子礼学思想刍议 【摘要】 孟子在谈礼时提出了 “礼” 是人禽的分际, 还更为深入地阐述了敬的学说, 在辨析“礼” 时, 又提出了“非礼之礼” 之说, 他的礼学思想强调人的理性、 感情同一, 将礼内化为一种源于内心的情感心理,超越感性的先验本体与感性心理的统一。 【关键词】 人禽分际; 非礼之礼 “礼”...
与孔子精通古礼不同,孟子对礼并没有过多研究,他曾说:“诸侯之礼,吾未之学也。”(《孟子·滕文公上》)孟子谈到礼时,也大多是在尊敬、礼貌、礼节等比较一般的意义方面来理解的,并没有进行创造性阐发。孟子说:“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又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离娄下》)简单地把礼定义...
“敬”是礼的根本精神,这是千百年来治礼、行礼者的共识。现存的小戴《礼记》开篇即曰“毋不敬”,以致后人在追溯礼学精神时,以为“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礼记集说·曲礼上》)。但是,敬在孟子思想中,已由纯粹的虔敬与服从,被赋予了人性尊严的内容,它不仅仅是由外在的“俛仰...
论孟子的礼学思想 [摘要]孟子是一位精通礼的思想家, 他一生致力于辨礼义, 为僵化的等级性礼学注入了新的内容。 在他的两种“敬” 的学说中, 敬不是单向性的义务, 而是上下之间共同遵守的准则, 他强调礼的本质高于形式, 高扬了人的道德自觉意识与生命意识。 [关键词]孟子; 礼学; 敬; 生命意识 孟子(约公元...
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学说。(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学说,这一”_”的原则成为中国早期_思想的基础。 23.孟子的思想(1)提出道德规范:仁、义、礼、智。(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学说。(3)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孟子继承孔子仁的学说,发展成仁政的思想。这一社会政治思想,在战国混战时期依旧和孔子的仁说一样得不到君王的采用。但是,在大一统的文明社会,也许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仁政是一种民本思想。要求关注民生,体恤民众,爱民如子,废除严刑峻法,减免苛捐杂税。以此,就能得到民心,即可以做到仁者无敌。即使对方的军事实力比自...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题目】孟子的思想主张(1)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学说,提出“君轻民贵”的原则。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解析】仁政 反馈 收藏 ...
着人际间仁爱,忠信,慈惠,孝悌,谦恭,敬让等真善美的感情,因此儒家礼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派是礼乐文化的传承者,礼是先秦儒家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目前学术界对孔子和荀子礼学思想研究比较多,而对有"亚圣"之称的孟子的礼学思想研究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