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本善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的主要哲学思想,是他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相对。性善论”是孟子谈人生和谈政治的理论根据,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是一个中心环节。 人性本善是一个字词。出自《水信无分于东西》中的孔子曰性相近,承认有人性,但未说人性是什么。由作者孟子所著。 孟子说,人性善。《孟子·告子...
所以说,人性本恶,绝不是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围绕着“性善论”与“性恶论”,不光是让东方的学者大师们争论不休,连外国人也讨论了几千年。不过相比中国普遍认可的“性本善”,西方文化更加推崇“性本恶”的说法。作为西方哲学大拿,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早在公元前6世纪,就提出“人性本恶”的观点,讲...
孟子的人性善理论是儒家表达和谐社会理念的一个理论基础。孔子谈到人性相近,圣人生而知之,孟子讲的圣人还是跟众人同类的,只不过“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孟子强调我们应该效法圣人的行为,从形而下到了形而上。不过这里说的不是存在意义的形而上,是道德意义上的形而上,即人性善来自与天性善,用天的权威来证...
荀子则强烈发对孟子的性善论。荀子认为,人是社会动物,是群居动物,人需要在竞争中得到生活资料。但生活资料是有限的,而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这样必然会产生争斗,产生战争,人性的恶,就来自人的生存与欲望。 荀子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
本文将对《孟子》中的人性本善论进行哲学分析,探讨其内涵、意义以及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首先,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基于对人类天赋的理解。在《孟子》中,孟子提到:“人之初,性本善。”他认为人类天生具有善良的品性,这种善良是与生俱来的,不需要外在的教育或者规范。孟子相信,人性的本善是一种内在的道德本能,是人类与...
意思是说,人在幼小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只是养成不良习惯后才远离善良,形成恶。换言之,恶是后天养成的,善才是先天本能的,即“人性本善”。 但这只是提出“人性本善”的观念,而没有证明,历史上也鲜有证明。通常认为,孟子是少见的对“人性本善”作出证明的人。当代“国学大师”们经常引用的主要是如下三个方面。
在孟子的性善论中,思想和现实是分不开的,从这方面来看孟子的人性本善论,带有明显的政治目的,即帮助领导者巩固政权、稳定江山社稷。孟子画像 当然孟子提出性善论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建设一个理想、有序的社会环境,他借助道德预设和伦理观念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让人们成为性格善良的人,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是非常...
有人说告子就是孟子的学生,但清代有一位著名的考证家考证过,说他不是孟子的弟子。在这场辩论中,孟子坚持性善论,就是说人性生来就有向善的力量;而告子则坚持人性不善不恶,即人生下来无所谓善恶。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告子和孟子之间的这场对话,它涉及到人性善恶的问题以及人性与仁义之间的关系。
所以,孟子之性善论也好,荀子之性恶论也罢,实则都是在反对人过多的欲。也就是说,虽然孟子和荀子关于人性理论在细节上有些许差异,但是二者所批判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在反对“纵欲”。 注: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资料: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