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含义:忧患使人生存发展,奋发有为,使一国家兴旺发达;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不思进取,使一个国家衰败灭亡。 问题9 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来阐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中心论点的? 答案 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 问题10 全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 先谈人,列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
第23课《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 第三课时 前 导读 有一个经典故事道理十分深刻,说的是有一只青蛙第一次不小心 掉在了一口正煮着水的锅里,恰好水已经开了,青蛙吓坏了,使劲一 跳,逃离了险境;第二次,青蛙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掉进了那口锅 中,同样的锅里也在煮着水,不同的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是一篇论证严密、雄辩有力的说理散文。作者先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炼而终于担当大任的人的事例,证明忧患可以激励人奋发有为,磨难可以促使人有新成就。接着,作者从一个人的发展和一个国家的兴亡两个不同的角度进一步论证忧患则生、安乐则亡的道理。最后水到渠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文题】 题目的意思是常处忧愁祸患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 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本文的中心论点,以此为题,有点明中心的作用。 【作者】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又字子车、子 居。孟子三岁丧父,孟母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孟母管束甚...
第三层(末句):点明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构图解】论据——历史事例(六人)出身低微艰苦磨炼终担重任 居安思危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论证 正面论述:“忧患”造就人才反面推论:“安乐”导致灭亡 结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中心思想】这篇文章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于困境中能激发斗志、...
143 第三章盲从 by:勿忘我cym 4.3万 我可能活不过三章 by:一点辣椒都不要 9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y:纪检业务学习者 503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y:拯救世界的神霄 8538 孟子《孟子》丨丽天念 by:丽天念 83.9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y:老裴背古文 600 第三章:思想致富 by:妙巴 ...
22《孟子》三章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汇 报 人 :第 一 P P T 导入 越王勾践在患难中矢志不渝,终于打败了吴国,重振越国;然而在此以后,“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沉溺于安乐中的越王重蹈覆辙。越王勾践的经历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孟子的《生...
孟子三章:指的是《孟子》一书中的三篇文章,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并非特指某一篇的标题,而是对孟子思想中某一观点的高度概括。 生于忧患:意指在忧患困苦的环境中成长、崛起。 死于安乐:意指在安逸享乐中衰败、灭亡。 翻译: 在忧患中崛起,在安乐中衰亡。 译文: 一个国家或者一个人,如果常常处于忧患之中,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