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的孙正宗课题组通过高周疲劳方法控制合成了富含位错的铜、银、铁和铝样品。通过电催化探针Mapping实验,以亚毫米级分辨率实现金属疲劳的空间可视化,其中在富含Persistent Slip Band结构(PSB)的Cu表面,测得的电流信号比未疲劳金属高出约16.5倍。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
一、孙正宗担任职务:孙正宗目前担任复氢(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时担任复氢(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二、孙正宗投资情况:孙正宗目前是复氢(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直接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87.22%;目前孙正宗投资复氢(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最终收益股份为87.22%;三、孙正宗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孙正宗与...
孙正宗 研究员 博导 收藏 完善纠错 复旦大学 微电子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教育背景 2007年07月-2011年12月美国莱斯大学,博士 学术经历 2020年2月-至今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3年7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2年1月-2013...
近日,复旦大学的孙正宗和李巧伟课题组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pitaxial Metal–Organic Framework-Mediated Electron Relay for H2 Detection on Demand”为题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杂志ACS Nano。 TOC: MOF作为电子中继层促进电子转移与基于外延MOF的氢检测器件。
基于以上实验构想,复旦大学的孙正宗和唐颐课题组合作,通过范德华力驱动的外延生长的方法,在六方氮化硼(h-BN)表面生长了对称性匹配的二维Epi-MWW沸石。相较于传统方法合成的同类沸石,这种外延生长策略合成的二维MWW沸石具有高结晶度和一致的平面晶体...
复旦大学孙正宗和李巧伟 介绍了在毫米畴大小的单晶石墨烯衬底上成功合成长程外延金属有机框架(LR-epi-MOF)的方法。MOF和石墨烯之间具有完美的30°外延角和仅2.8%的重合点晶格失配,这种长程有序外延结构促进了电荷从NH 3 转移到MOF,然后转移到石墨烯,从而促进了整体电荷离域,表现出非凡的电全局耦合特性。这种独特...
在这项研究中,复旦大学孙正宗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脉冲电沉积和晶界偏析来合成Re原子掺杂铜孪晶界的新方法。Re掺杂铜孪晶界展现出卓越的NRR性能,孪晶界中的Re原子的转化频率(TOF)是孪晶铜的800倍左右。理论计算表明孪晶界中的Re原子可以通过“接受-反馈”机制进行N2的活化,同时孪晶界上形成的Re-Re二聚体可以促进NR...
巴坤,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导师:孙正宗教授),现为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量子点可控合成及其在光电探测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在ACS Catal., Appl. Catal. B-Environ., Materials Today, 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针对以上问题,复旦大学的孙正宗(点击查看介绍)和李巧伟(点击查看介绍)课题组对石墨烯外延MOF异质结构进行了钯(Pd)纳米修饰,采用光刻手段规模化制备出选择性好、响应率高、反应速度快的柔性氢气传感器。其中MOF作为电子中继层将石墨烯与Pd联通,使钯氢化学反应迅速转化为电信号。同时,高取向性的MOF也可以为Pd纳米颗粒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