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宗,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组部海外人才计划。于南京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分获学士、博士学位,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致力于新能源催化剂的能带电子工程,仿生电子化学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已在Nature, Science, JACS, Nature Comm.,...
近日,复旦大学的孙正宗和李巧伟课题组在毫米晶畴石墨烯表面外延生长了25nm厚的Ni-CAT-1,并进一步通过磁控溅射技术修饰了Pd纳米颗粒,最终获得了具有石墨烯、MOF、Pd三层结构的氢敏材料(Epi-MOF-Pd)。Epi-MOF-Pd不仅能够高灵敏(155%电阻变化)、快响应(12秒)地检测氢气,还具备优异的专一性、稳定性与柔性。作者发现...
巴坤,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导师:孙正宗教授),现为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量子点可控合成及其在光电探测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在ACS Catal., Appl. Catal. B-Environ., Materials Today, 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段涛,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可控地进行电催化氮气还原(NRR)是实现氮气高效循环利用的关键步骤。受天然MoFe固氮酶的启发,复旦大学孙正宗团队成功地合成了一个二维MoS2/Mo2C异质结构的电催化剂,各种表征方法均证明在界面上存在着Mo的价态梯度。密度泛函理论(DFT)...
巴坤,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导师:孙正宗教授),现为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方向为半导体量子点可控合成及其在光电探测和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已在ACS Catal., Appl. Catal. B-Environ., Materials Today, Scientific Report等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段涛,西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
在这项研究中,复旦大学孙正宗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脉冲电沉积和晶界偏析来合成Re原子掺杂铜孪晶界的新方法。Re掺杂铜孪晶界展现出卓越的NRR性能,孪晶界中的Re原子的转化频率(TOF)是孪晶铜的800倍左右。理论计算表明孪晶界中的Re原子可以通过“接受-反馈”机制进行N2的活化,同时孪晶界上形成的Re-Re二聚体可以促进NR...
复旦大学孙正宗课题组主要致力于二维材料异质结构和能带工程,二维电子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等方面的研究。孙正宗教授于南京大学、美国莱斯大学分获化学学士(2004年)与化学硕士(2007年)、化学博士(2011年)学位。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同年加入复旦大学担任研究员、...
针对以上问题,复旦大学的孙正宗和李巧伟课题组对石墨烯外延MOF异质结构进行了钯(Pd)纳米修饰,采用光刻手段规模化制备出选择性好、响应率高、反应速度快的柔性氢气传感器。其中MOF作为电子中继层将石墨烯与Pd联通,使钯氢化学反应迅速转化为电信号。同时,高取向性的MOF也可以为Pd纳米颗粒提供了氢气富集和限域效果,极大提...
#x-mol微资讯# 【复旦大学孙正宗课题组:二维MWW沸石的外延生长】O网页链接复旦大学的孙正宗和唐颐课题组合作,通过范德华力驱动的外延生长的方法,在六方氮化硼 (h-BN) 表面生长了对称性匹配的二维Epi-MWW沸石。相较于传统方法合成的同类沸石,这种外延生长策略合成的二维MWW沸石具有高结晶度和一致的平面晶体取向。
1、石墨烯、二维半导体、范德华晶体、异质结等二维原子晶体的合成和化学功能化,及其在光学和电子器件方面的应用。博士后1-2名。 2、异相光催化CO2还原和电催化体系,特别是通过原位光谱、电化学和气相质谱联用等方式研究二维体系的光电催化机理。博士后1-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