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思,又称存想、存神,简称存。存指意念的存放,思指瞑思其形。唐司马承祯《天隐子》曰:“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就是说存思自己身上的神。道教认为神无所不在,无所不存,身内身外皆有神,如果能存思这些神,神就会安置其身,达到长生久视的目的。如《云笈七签》卷四十三《存思》曰:“为学之基,...
阅读过程毫无卡顿,也没有烦人的广告打扰,能够让你沉浸式畅享阅读。点击[西风杀_存思],马上开启这场精彩的小说之旅吧~
作为修炼之术的存思,即要使体内诸神归位,必得使意念顺次经历身体的各个部位即诸神各自的宫室,这样就必须内视五脏六腑及有关经络、关节。这便是司马承祯说的“想我之身”。总的来说,存思是一种通过意念和想象来引导体内诸神归位,以达到身体健康和心灵平静的方法。它在道教的修炼和法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道教...
“存思”,又作“存想”,简称“存”,是道教中一种非常重要的修炼方术。此术基本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一是存思身中景,即所谓观内景,此类景象往往以体内的“身神”为主。道家认为,人体的脏腑、五官、脉络和关窍之中,皆有形形色色的神灵镇守,统称“身神”,它们不仅主管所镇守的脏腑、关窍,而且还监察人...
“存,谓存我之神;想,谓想我之身。”上面这句话是出现在《黄庭经》中,描述的是一个道教法术,叫做“存思”,关于存思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太平经》中,也就类似于西方的冥想和佛教的坐禅,虽然含义相同,大体的意义相同,但是三者的目的却是不同,比如,西方的冥想是让人能够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
《存思三气法》是一篇魏晋至宋元流传的气功养生和道教修练方法的文章。名片 “存思三气法”,出自古代道教著名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原文 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目静思。身坐青黄白三色云气之中。为外翁...
可见,存的字义更多地强调一种省察和观察的意识状态,没有特别强调具体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存"与"景"的内涵可以对参。与之相对,"想"与"思"更强调一种有具体指向和对象的意识行为。《说文解字·心部》解"想"字之义为,"冀思也,希冀所思之",另外孙诒让《周礼正义》疏《周礼·春官·眡祲》"十日想...
一、何为存思 存思,又叫存想,泛指在修炼时集中意念,观想身内景象(如脏腑、骨节、身神等)和身外景象(圣真、日月光华、云气、神兽、童男女、八卦等)以达到集中意念、沟通神明、治病驱邪等作用的行为。 《云笈七签·升斗法》云: “夜半人室正坐,闭...
“存思三气法”,是魏晋至宋元流传的丹功养生和道门修练方法,出自古代道家著名经典《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简称《度人经》)。 其原文如下:道言,行道之日皆当香汤沐浴,斋戒入室,东向叩齿三十二通,上闻三十二天,心拜三十二过,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