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教育的本义是指西周时期学校中实施的六种科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的教育,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 孔子继承前代尤其是西周“六艺”教育传统,加以创造性改造,编成《诗》《书》《礼》《乐》《易》《春秋》,以之授徒,称“六经”,是对西周“六艺”教育的发展。 [解析] 本题旨在综合考查考生对...
孔子私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典籍,教授弟子,这就是“六艺”教育。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闻也。夫子言天道与性命,弗可得闻也已。”颜渊喟然叹曰:“...
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日:“然哉!然哉!”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以《诗》《书》《...
就是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导学生,他的弟子有三千多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只有七十二人。
第一问,需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孔子大半生的时间从事教育活动。他以礼、乐、诗、书教育学生”及孔子思想萌发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归纳;第二问,需根据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及孔子、朱熹的思想主张进行分析归纳。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宋明理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论证、探讨问题的能力,...
3.孔子以《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作为教材,这些文献大部分经过他整理改编,现在仍是研究古代典章制度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宝贵资料。这突出体现
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概括各学派宣传各自思想的主要途径。材料二:伏尔泰(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
孔子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故《书传》《礼记》自孔氏。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子曰:“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孔子以《诗》《书》《...
孔子以前,夏商周时期贵族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十分简单的,谈不上有多少理论性、知识性的教材,这是与当时的文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关的。但是,孔子在办学中,又对教育内容作了重要改革,他研究整理了古代的大量文献,从中选出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经典,作为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