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注释】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与别人一样。(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语。(3)民志:民心,人心。【读解】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49 2023-10 2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30 2023-10 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40 2023-10 4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在《大学》的传统分章中,这一段是第四章。孔子说,“听讼”,听人家诉讼,就是审理案件。“吾犹人也”,我和别人一样 来源:今日头条发表于:2019年10月21日四书之《大学》系列分享 曾子说修身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大字在《大学》里面出现了不是一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 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大畏民志,就是用德行使民心畏,这样就通了,大就是德,古代大德大德不是大的德性,和道德差不多,两个字意思相近,后来演变成大小,德行分开了。这样大学原文解释大学,就通了,大学就是德...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三)#国学文化 #修身修行 #大学 10 抢首评 收藏...
《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①。”《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②。”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③?”《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④。”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
子曰:“听讼(审断争讼),吾犹人也(我和其他人处理案件方式差不多),必也使无讼乎(但是要找到根本原因使类似的争端不会在发生)!”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违背实情的人不能狡辩),大畏民志(使民心敬畏)。此谓知本(这才是知道期根本)。《大学》今自己理解。1、君、臣 ...
大学第二章经《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 - 无穷913于202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是什么意思?谢谢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译文】 孔子说:“听诉讼审理案子,我也和别人一样,目的在于使诉讼不再发生。”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注释】 (1)“...
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敢花言巧语,使人心畏服,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 【注释】 (1)“子曰”句:引自《论语·颜渊》。听讼,听诉讼,即审案子。犹人, 与别人一样。 (2)无情者不得尽其辞:使隐瞒真实情况的人不能够花言巧 语。 (3)民志:民心,人心。 【读解】 这一段以孔子谈诉讼的话来阐发“物有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