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文章”(“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姚鼐《谢蕴山诗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更加丰富和完善;三是三者的关系是有层次的,“义理为干,而后文有所附,考据有所归”(王先谦《续古文...
姚鼐对中国学术的概括方法独特且深刻。他认为,中国学术可以分为三大门类,即义理之学、考据之学和辞章之学。这一分类方法不仅体现了姚鼐对中国学术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他对学术研究方法的独到见解。姚鼐的这一观点,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后世学术研究...
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义理、考据、辞章相统一包含三层意思:一是三者作为构成“学问”、“文章”(“且夫文章学问一道也”,姚鼐《谢蕴山诗集序》)的一部分,各有存在的需要和价值,不可偏废;二是三者应该互相吸收和补充,以使各自...
他提出的“义理、考据、辞章”三者合一的散文艺术本体论,不仅为桐城派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为后世散文创作者提供了一把打开文学殿堂的钥匙。 一、姚鼐散文理论的核心观点 姚鼐在继承并发展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位一体的散文艺术观。这一理论不仅是对桐城派文学传统的深刻挖掘,更是对...
简析姚鼐的古文创作理论。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姚鼐,把桐城派的文论构成体系,汇合了方、刘之长。姚鼐的散文理论,使桐城派文论进一步完整而系统,构成了严密的体系。 义理、考据、辞章: 强调写文章要义理、考证、辞章三者兼备,突出考证,这是受当时考据学风影响的结果。但他在考据学方面根柢不深,因此...
3.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请结合全文内容证明此观点。相关链接义理、考证、文章中国古代文论术语,为清代桐城派古文的代表理论。“义理”指程朱理学;“考证”是清代风尚,以显示渊博;“文章”指文章写法,继承韩愈到归有光的古文传...
唯独姚先生排除形形色色的理论,认为义理、考据、辞章,这三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一定要以义理为根本,然后文辞才有所依托,考据才有所归附,一篇文章中,只有义理是最需要注意的。当时姚先生孤立无援地与汉学家论争,往后五六十年,现在的读书人,渐渐读他的文章,继承他的理论。学说的衰亡兴盛,也各自有它的时代,也许...
活动四:体会写法妙处姚鼐首次提出了“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统一的文学理论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请在本文中分别找出例子来说明。
还有严谨的结构,错落变换的句式,都体现他“辞章”的创作思想。“义理、考据、辞章”的综合运用,使这篇文章成为古代散文中广为传诵的名篇。 【解析】(1)《赤壁赋》情景理融为一体。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下面又从出游、赏景、箫歌、写到怀古、伤今、议论,最后到醉酒,天明。完全按时间顺序一路写来。
姚鼐的“义理、考据、辞章”就是在方苞的“义法”说基础上提出的,“义法”说强调“言有物”“言有序”,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姚鼐的“义理”“考据”即指内容而言,“辞章”即指形式而言。姚鼐在归纳文章写作方法时所提出的八个大字:神、理、气、味、格、律、声、色,就是对刘大魁的神气、音节、字句说的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