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战必亡忘战必危的出处 历史通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句话出自中国先秦时期军事经典著作《司马法》中的《仁本》篇。原文是:“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国家无论再怎么强大,如果不断地进行战争,也必然会灭亡;天下虽然安定了,但如果忘记战争准备,也必定危险。它强调...
故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处与意思? 姜子牙 《司马法·仁本》 名句出处 摘自《司马法·仁本》 解释:国家虽然大,好战必然灭亡,天下即使安定,忘记战争必然危险。 原文摘要: 义治之之谓正。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不出于中人。是故杀1/1人安人,杀之可也;攻其国,爱其民,攻之可也;以战止...
这句话的最初出自于《司马法》,相传于姜太公所作,但是到战国已经失传.参考资料:http://club.china.com/data/thread/1011/2705/53/24/6_1.html
【解读】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著名的大将,名字叫司马穰苴(兵家名著《司马法》作者,“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出此)。到后来他当上了齐国的大司马,为国家立了大功。 司马穰苴先前只不过是一名下级军吏,但他打仗很勇敢,而且对人又诚实和善,很多士兵都非常愿意和他往来。有一年,齐国遭到晋国和燕国联军的攻击,齐兵接...
天下虽然太平,忘记备战必然危险。出处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凯,春蔸秋弥,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古今小说》三九:“国家虽安,忘战必危。江淮乃东南重地,散遣忠义军,最为非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