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嵩禅师(1007~1072),师字仲灵,号潜子,俗姓李,藤州镡津(今广西省藤县)人。七岁出家,十三岁落发,十四岁受具足戒,十九岁云游四方,遍参知识。常顶戴观音像,日诵名号十万声。后得法于洞山晓聪禅师。师遍通内外典籍,针对韩愈等儒者之排佛,著有<原教>、<孝论>等《辅教篇》,以明儒佛一贯之理。著《传法正宗定...
在他的《孝论》中,契嵩对佛教孝道观做了深入的探讨和论述,这篇文章主要就是试析契嵩《孝论》对佛教孝道观的论述方式,并举出5个例子证明。 首先,契嵩在《孝论》中采用了对经典的引证来证明佛教孝道观。他引用了《金刚经》、《法华经》、《维摩经》等佛经中的内容,来阐述佛教孝道观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例如,...
10.北宋契嵩禅师在《孝论》中称:“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饮酒,智也;不妄言,信也。”从中可以看出DA.佛教与儒学核心主旨相同B.佛教与道教实现了融合C.佛教与儒学矛盾难以调和D.佛教在中国逐渐本土化 答案 答案见上相关推荐 110.北宋契嵩禅师在《孝论》中称:“夫不杀,仁也;不盗,义也...
论佛日契嵩的孝道观——以《辅教篇·孝论》为中心
《孝论》完全不提及儒家《孝经》关于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的内容。佛教所倡导的是众生平等,同时要爱一切众生,因而佛教不对世人作等级阶层的划分。在契嵩《孝论》看来,佛教持戒修行是在行大孝,只有求证得道才能让亲人、世人,脱离轮回之苦,这较之于儒家是更深远、更广大的。
生活在北宋年间的一代名僧契嵩,是推动儒释融合的重要人物,他所写的《孝论》一书就是 想基于孝道观的视角来说明“儒佛一贯”,以消除世人对佛教的误解与质疑。而本文写作的 目的便是从契嵩的《孝论》一书为出发点,研究《孝论》的思想内容及历史作用,并由此提 出以《孝论》为代表的佛教孝道观的现代价值。
契嵩《孝论》思想探析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契嵩是北宋著名文僧。他博览群书,兼通儒释经典,善于作文。北宋时儒学界掀起排佛浪潮,契嵩写作《原教》《孝论》等护教文章,与主张排佛者相抗。同时大力倡导"儒佛之道一贯"说,维护佛教的地位。《孝论》共十二章,是契嵩阐述佛教孝道观的重要论文。《孝论》针对儒家批评佛教的重点:孝,从佛教的角度作出了积极的回...
记述 出处 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于治道者也 东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唐代慧能《坛经》 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孝其至且大也 北宋契嵩
【题目】如表:记述出处佛教之所以重资生,助王化东晋慧远《沙门不于治道者也敬王者论》若欲修行,在家亦德,不由唐代慧能《坛经》在寺孝也极焉……以佛广之……北宋契嵩禅师《孝孝其至且大也论》表是魏晋至唐宋时期有关佛教的论述记载,据此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佛教()A.冲击了儒学地位B.日趋世俗化C.受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