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院,古代医疗机构名称。是专为上层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医政及医疗保健组织。太医院始设于金代,隶属于宣徽院。太医院的最高长官是太医院提点(正五品),下设使,副使,判官等,“掌诸医药,总判院事。”此外,太医院中还设管勾主管医学教育,另还设有各种名称的太医和医官。元代太医院。秩正二品。开始时长官为宣...
宫廷医药机构御药房、生药库、安乐堂、典药局及王府良医所、地方医学教育机构等都与医药管理中枢太医院发生直接的或间接的联系。与医药有关的事宜,一般都经过太医院的协调处置而后实行。 4、清代太医院的功能 清代太医院承袭于明代,隶属于礼部,除明代太医院治则外,清代...
太医院的主要职责是受命于皇帝行事。嘉靖二十年(1541年)五月,京师疫疠流行,礼部左侍郎孙承恩上《请九门施药疏》:“具官某等窃惟圣人忧民无所不用其极……伏望皇上敕下太医院,差官督同顺天府惠民药局给散药材。”明代太医院下辖惠民药局和生药库,其中惠民药局主要是在太医院的领导下,为京城及周围的民众...
古代医疗机构名称,太医院名称始于金代,承袭于唐宋的太医署、太医局,以后历代均立有太医院机构,功能与唐朝太医署、宋朝太医局相差较远,且金代,元、明、清各代太医院职能、官位名称、品阶等也略有不同。 :host { all: initial; -webkit-text-size-adjust: inherit; }.wx-root,body,page{...
太医院在北京设立780多年,看看这些太医有多牛 北京历史上的卫生机构——太医院,自金天会四年(1126年)始设,从十几个人发展到清代的百余人,最终消亡于民国元年(1912年)。太医院存在的780余年间,供职于其中的太医,流传于后世的不乏其人。 祛邪以从正——金元医学四大家之首张从正 张从正画像 中国金...
清太医院,是清代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医疗机构。先祖父及先严皆曾任职于清末太医院,关于清代太医院情况,先严生前时常谈及。兹就记忆所及,并参阅有关文献记载,对清太医院情况作一简单介绍。行政制度 一、分科 清初太医院系依照明朝旧制,专门为宫廷内部皇族及官员服务。院内职员不分满汉,一律任用。医疗部门共分...
除了为王公大臣们看病,太医院还需要承担许多其他的任务,类似于今天的国家卫生部。尽管最初太医院是皇家的专属医疗机构,但在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个拥有广泛职能的机构。在古代,当国家发生瘟疫时,太医院负责管理和治疗;医生们编写医书也是太医院的任务。这些工作需要多个部门的协同合作,所以在清代以后...
根据《光绪会典事例》的记载,到光绪时,太医院已经被裁撤到仅剩大方脉科、小方脉科、外科(原疮疡科)、眼科、口齿科。在整个清朝,太医院其实是不断变化、裁撤的。而在太医院内,宣统以前,级别最高的是五品官,被称为太医院院使。也就是说,太医院在清朝时,属于五品衙门。而在太医院院使下,则是左院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