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 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曰:“将有大祥,民震动,国几亡。吾身泯焉,弗良及也。国迁其可乎?”子产曰:“...
子产不答应。他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竈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于是没有把国宝给他,也没有再发生大火。殷、周以来,天命观认为天能够赏善罚恶,是人类命运的主宰。子产的论断,否定了天是有意志的,带有无神论的倾向,说明春秋时期天命鬼神思想发生了动摇。
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 解释: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 左传 猜您喜欢 女大不中留。——《警世通言·卷三十八》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洪应明《菜根谭·概论》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
据《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以避免火灾。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迩是近的意思. 意即说:天道和人道是不相干的,天人是分离的. 据《左传》昭公十七、十八年记载,郑国星占家裨灶预言郑将发生大火,人们劝子产按照裨灶的话,用玉器禳祭,以避免火灾.子产回答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人道就存在于社会人事之中,是人们必须遵守的共同的思想行为准则.这里的"人道"...
《左传》经典名句16~20 16.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摘自《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 解释:天道远离人间,人道则存在于身边的社会人事之中,可以就近掌握。对于人所难及的事物,如何能知道呢? 1...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左传·昭公·昭公十八年》间接说明“言行”是最基础的修持方法、不必一来就班门弄斧、企图了解天地大道、或许最初的就是最终的比如就是时刻反省注意自己的言语和行为。 û收藏 转发 评论 ñ赞 ...
《左传·昭公十八年》记载的原文是这样的: 裨灶曰:“不用吾言,郑又将火。”郑人请用之,子产不可。子大叔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子产曰:“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灶焉知天道?是亦多言矣,岂不或信?”遂不与。亦不复火。
1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天产生了怀疑。如郑国子产就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何以知之。”与此相关的背景是 A. 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形成 B. 儒学信徒的不断增多 C. 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 D. 周天子权威逐渐下降 2春秋战国时代,尊神敬天的传统观念发生动摇,愈来愈多的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