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是个俗语,释义是中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西北地多天少,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出处 出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
这句话在民间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和传说。比如有一种说法认为,这是共工头撞倒不周山后,天向西北倾斜,地向东南塌陷所导致的。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但它也反映了古人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理解和想象。 总的来说,“天不足西北,地不满东南”这句话不仅描述了中国地势的特点,还体现了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天'就是阳,西北方比较寒冷。寒冷属于阴,所以西北方阳不足,相对而言阴过盛。耳目在上,本来就属阳,按照'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右侧又属于阴,所以右耳目就不如左明。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
《河图括地象》有云:“天不足西北,地不足东南。西北为天门,东南为地户;天门无上,地户无下。”如此就明确了天门的方位在“西北”。因为任何宅舍都有八个方向,所以每个宅的西北区域,在风水中都叫做“天门”。如果家中的横梁压着西北方,这是一种极差的风水格局,术语称为“火烧天门,会对家中父亲或男主人的...
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 “天不满西北,地不满东南”,谚语,意思是指西北高,东南低。比喻任何事物都有不足之处。出处 《列子·汤问》:“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
儒书言:“共工与颛顼争为天子不胜,怒而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女娲销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此久远之文,世间是之言也。文雅之人,怪而无以非,若非而无以夺,又恐其实然,不敢正议。以天道人事论之,殆虚言也。 与人争为天子不胜,怒...
天不足西北: 一是 共工头撞倒不周山 天倾西北 地陷东南 天向西北倾斜,天不足西北 地向东南塌陷,地不满东南 二是 天不足西北,西北方阴 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 地不满东南,东南方阳 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 中国地势,东南低,西北高 西北,地多天少,天不足西北 ...
《素问·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我的理解就是:人体左侧是东南,是阳,靠近天、上,所以对于寒凉感会更敏锐一些;而人体右侧是西北,是阴,靠近地、下,所以对于温热感会更灵敏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