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以大黄为主要成分,常配伍其他中药,具有泻热通便、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功效,广泛用于实热便秘、腹痛、急腹症等病症。具体应用需结合患者体质和证型,严格遵医嘱使用。 一、组成与核心功效 大黄为君药,主攻泻下通便、清热凉血,配伍不同药材可调整功效。 常见配伍包括芒硝(软坚散结)、枳实(行...
大黄汤--《圣济总录》卷一○八 【处方】大黄(锉,炒)半两,当归半两,生干地黄(焙)半两,芎䓖半两,葛根(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紫葳根(凌霄花根是也,焙)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天门冬(去心,焙)半两,山栀子仁1两,地骨皮1两,黄连(去须)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丹石热毒...
百度试题 题目大黄汤功效与作用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肠痈。少腹坚硬,肿大如掌而热,按之则痛,局部或赤或白,小便稠数,汗出憎寒,其脉迟紧者来成脓,如脉数则脓已成。 大黄汤反馈 收藏
随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并感染”,证属痰饮腹实,遂处以厚朴大黄汤合苓甘五味姜辛夏仁汤:厚朴18g,大黄10g,枳实10g,茯苓14g,甘草6g,五味子10g,干姜6g,细辛5g,半夏12g,杏仁10g。上方服1剂后,大便得通,胸闷腹胀、咳喘等症状明显减轻,服用4剂后,胸憋腹胀消失,咳喘已减大半且...
《金匮要略》:酒黄疸,心中懊,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 歌诀: 栀子大黄枳实豉,酒毒湿热及黄疸,脾胃肝胆诸湿热,清热利湿功效显。 组成用法: 组成:栀子十四枚,大黄一两,枳实五枚,豉一升。 用法: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方解 本方为清解实热,利湿通便之剂。方...
厚朴大黄汤 一、处方及煎服方法:厚朴15克 大黄18克 枳实9克。上三味,以水1升,煮取200毫升,分二次温服。二、功能主治 1.《金匮》:支饮胸满 2.《症因脉治》:腹痛,脉数,应下之症。三、方解 1.《金匮玉函经衍义》:凡仲景方,多一味,减一药,与分两之更重轻,则异其名,异其治,有如转丸...
栀子大黄汤的功效与作用一般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润肠通便、利尿通淋、抗菌等。 1.清热泻火: 栀子大黄汤有泻火清热的功效,能缓解因热毒所致的各种不适症状。 2.消肿止痛: 栀子大黄汤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各种软组织损伤,尤以踝关节扭伤效果为佳,对缓解红肿、疼痛有明显缓解效果。
大黄汤通常用于短期内缓解便秘问题。如果长期存在胃肠道问题,应咨询医生寻求更全面的治疗方案。大黄汤虽然有通便作用,但不应滥用。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肠道依赖性,影响胃肠功能。大黄汤作为传统中医药的一部分,具有通便和改善胃肠健康的悠久历史。通过合理的使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便秘等胃肠道问题,提升健康和生活质量。
桂枝加大黄汤--处方来源:《伤寒论》 【别名】桂枝大黄汤、桂枝芍药大黄汤、桂枝加芍药大黄汤 【组成】桂枝3两(去皮),大黄2两,芍药6两,生姜3两,甘草2两(炙),大枣12枚(擘)。 【功效】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主治】太阳表证未解,内有实热积滞,腹满实痛,大便不通。
人参大黄汤 人参大黄汤--《千金》卷三 《千金》卷三,即原书同卷“大黄汤”加人参。见该条。 人参大黄汤--《辨证录》卷一 【方源】《辨证录》卷一。 【组成】人参一两,大黄一钱 【用法】水煎服。 【主治】冬月伤寒,谵语发潮热,以承气汤下之不应,脉反微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