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任房友强说,未来,大运河“遗产”的属性仍然是第一位的,“我们将站在更高层面进行保护,同时也要将保护和传承、利用结合好,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契机,将运河的价值更好地植入到空间形态中,向公众进行更深入的传达。” 浙江外国语学院校长、大运河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张环宙说...
10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不断取得新进展,千年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6月22日《人民日报》第2版刊发通讯《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写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写在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5月14日,“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开展,来自大运河沿线8省(市)的240余件(套)展品集中亮相,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展出。 “运载千秋——新时代大运河重要考古成果展”现场。(张晴羽 摄) 新时代以来,大运河考古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大运河...
6月21日,大运启杭 甬续华章——2024年国大运河杭甬对话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纪念活动在宁波和丰创意广场举行。 这是宁波与杭州的一个约定。从2021年起,两地交替举办“杭甬对话”活动,以浙东运河为媒,共话保护、传承和利用。今年,“主场”在宁波。 活动现场,来自杭州和宁波的文化、旅游、教育等相关部门的领导...
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摄影 宋峤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35座城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从徐州、...
滔滔运河水,十年奋进路。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回首这十年,江苏时刻不忘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肩负先行探索、示范引领的光荣使命。在顶层设计、遗产保护、治理修复、文旅融合等方面多方发力,新时代“运河号子”正在江苏大运河两岸悠扬响起。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通讯员 朱慧 金秋时节,2024年中国大运河(杭州段)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协作交流活动近日赴嘉兴举行。此次活动由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指导,杭州市京杭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中心主办,邀请市直相关部门、运河(杭州段)沿线各城区有关职能部门、机构的专家学者,通过经验分享、技术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共同探...
大皖新闻讯悠悠汴水,流淌千年。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在安徽省境内的遗址长约180公里,自河南永城进入安徽省境内,流经淮北、宿州两市。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安徽段的柳孜运河遗址和通济渠泗县段位列其中。如今,申遗成功已有十年,安徽境内的遗产点发生了哪些变化?2024年6月初,大皖新闻...
中新网杭州6月18日电 (张斌)中国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贯穿南北、连通古今。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6月17日,以“十年精彩蝶变 运河流向未来”为主题的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暨2024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以下简称“2024京杭对话”)开幕式在杭州大运河杭钢公园举办,邀请各界嘉宾代表为中...
中新网杭州6月20日电(鲍梦妮)今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从千百年前的鱼米之乡,到杭州“融沪桥头堡”,对于大运河杭州段入城口临平区而言,其与时俱进的发展定位始终与大运河紧密相连。 2023年,临平接待旅游总人数480万人次,增长19%;实现旅游总收入70亿元,增长12%;运河·塘栖古镇历史风情街区入选国家级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