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平认为:“地理的航道,就是苏轼生命的航道,运河对于他来说,太重要了,是他生活与实现理想的基础。宋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第一次踏上常州土地,就是通过运河。熙宁六年(1073),任杭州通判的苏东坡受命赴润州、常州赈灾,也是通过运河。他到常州买地,到最后北归常州,都是从运河来的。可以说,运河...
6月12日,人们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参观。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近十年。 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浙江杭州的拱宸桥下,船只依然来往如梭。 近年来,大运河沿岸历史街区相继完成保留历史肌理的升级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点得以精心保护,工业遗存得以创新利用...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夜景(2021年6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申遗成功十年来 大运河沿线8省(市)共开展超过200项运河考古工作 60余项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其中7处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处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除了历史遗迹 大运河的沿线 还有无数的名城、名镇、名村 值得奔赴 2023年...
2014年,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4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摄影 宋峤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三个部分,全长3200公里,地跨35座城市,纵贯在中国华北大平原上,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从徐...
一条大运河,穿越古今,纵贯南北,悠悠流淌。 2023年9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何以中国 运载千秋」大运河,千年涛声回荡新时代——写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 站在洪泽湖大堤上,眼前70多公里长的岸线水阔天青,浩瀚的湖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大运河。作为大运河江苏段28处遗产要素之一,这段世界上最长最宽的人工河堤,如今已成为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景点。它曾经的繁荣与变迁,都在2014...
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在江苏调研考察时指出,“江苏要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积极参与建设长江和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他过去考察江苏时也曾指出, “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
202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包括河道遗产27段,总长度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其中江苏有遗产点段28处,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是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密集。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至今已近十年。在京杭大运河最南端,浙江杭州的拱宸桥下,船只依然来往如梭。近年来,大运河沿岸历史街区相继完成保留历史肌理的升级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点得以精心保护,工业遗存得以创新利用,非遗得以活态传承。融合历史和当下特色的运河两岸不仅成了居民们茶余饭后...
2024年,迎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的重要节点,北京市通州区委宣传部和北京广播电视台于6月21日至22日共同主办“申遗十年看运河”大型融媒活动,邀请大运河沿线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八省市“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广电媒体齐聚北京城市副中心。活动现场发布“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