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诰 [ dà gào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dà gào ] 《尚书》篇名。 明洪武十八年颁布的法律文件。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头顶大诰 不得阻拦 朱元璋《大诰》翻译 大诰朱元璋 大诰尚书 大诰什么意思 洪武大诰可以民告官吗 朱元璋的大诰...
历史上的今天 1385年11月3日,一向以“严刑峻典”著称的朱元璋再次搞事情,编写了被后世誉为“酷吏之首”的《大诰》。这是继《大明律》之后,由朱元璋亲自编写的法律性质文本,也是朱元璋编写的最残酷的一本书。别的不说,只要是我们能想到的古代最残酷、最没有人性的刑罚,在《大诰》里都能明确地找到。为了更...
《大诰》名词解释 《大诰》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长篇政论诗,其中诰指的是皇帝颁布的国家政令。此诗主要探讨了唐朝社会存在的种种弊端和危机,以及治理国家的艰难。杜甫以铿锵有力、慷慨激昂的笔调,呼吁皇帝慎重治国,反思政策,重视国家安危,期望能够挽救朝代的危局、振兴国家经济和社稷。《大诰》被誉为杜甫的代表作...
他亲自颁布《大诰》,把诸多法令与案件写进书里,分发天下。同时下令:任何一个百姓,都可以亲手绑了鱼肉乡里的官员豪绅,头顶《大诰》,进京告状。沿途官员,不得阻拦,敢阻拦者杀无赦。民可以告官,甚至还为民告官特设绿色通道,几百年后,人们说海瑞鱼肉缙绅,追根溯源还得在洪武大帝这里。只是,诏令虽然颁布下去...
王曰:“尔惟旧人,尔丕克远省,尔知宁王若勤哉!天閟毖我成功所,予不敢不极卒宁王图事肆予大化诱我友邦君:天棐忱辞,其考我民,予曷其不于前宁人,图功攸终?天亦惟用勤毖我民,若有疾,予曷敢不于前宁人攸受休毕?” 周公代成王说:你们许多人都是我的先人文王、武王的旧臣,你们远知往事,你们知道,文...
《大诰》有哪些内容呢?一、重大案件。例如诽谤皇帝、结党乱政、抗粮抗差、抗租等等。二、朱元璋的“训导”。所谓训导,就是朱元璋对于臣下和民众的一些行为和道德期待。三、特别法令。也就是说,有些罪名要根据《大造》,而不是《大明律》的规定进行处罚。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明初如何使用严刑峻法惩治...
朱元璋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为亲民的一位皇帝,同时也是最为注重在民间普及法律的帝王。《大诰》便是他致力于普及法律的结果。明朝建国后,朱元璋鉴于元朝法纪废弛,民间多有贪污腐败、豪强地主欺压百姓、地痞光棍为祸乡里等的现象,于是便亲自撰写了《大诰》一书。该书一共分为三编,讲述了忠君、孝亲、治人、修己之事...
而是觉得自己的运气不错,在朱元璋执政的前十几年中,被他处理的高官不在少数,可是未能扼杀小官小贪,大官大贪的局面,朱元璋觉得是该出台具体的处罚措施,以案例的方式发布全国,当然《大诰》的内容不完全是说官员贪污的,也有其他民生类的案例,于是在洪武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385年十一月,朱元璋亲自写定的刑典《大诰》...
《大诰》的编撰过程中,朱元璋的政治理念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从思想上管控臣民。通过《大诰》,他希望将自己的价值观灌输给所有人,从而实现长治久安。当《大诰》初稿完成时,朱元璋召集廷臣进行讨论。有大臣提出,《大诰》的内容过于血腥,可能会引起民间恐慌。朱元璋却坚持己见,他说:"正是...
由于明朝大诰原文篇幅较长,这里仅提供部分原文及翻译如下:1、原文:“一曰:凡有司官吏,若有罪过,当以法治之。毋得徇私舞弊,以害国家。”翻译:“第一条规定:凡是官员,如果犯了罪,应当依法处理。不得徇私舞弊,损害国家利益”。2、原文:“二曰:凡百姓有诉讼,当以公心审理。毋得偏袒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