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大芒萁 【拼音】:DAMANGQI 【来源】: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 【功效】:解毒止血。 【主治】:用于蜈蚣咬伤、鼻衄及外伤出血等症。 【性味归经】:微甘,平;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名】:大羽芒萁(《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 ...
第四、芒萁是很好的中药材。芒萁药用价值也非常高,它的叶子、根茎以及它的茎心都是非常好的中药材。例如芒萁的叶子止血作用就非常强,记得小的时候跟随大人上山砍柴,如果有人遇到外伤出血。经验方法的老农就会随地采摘芒萁的叶片捣烂来敷上,很快就能止血。不仅如此,其实像跌打损伤、烧烫伤、骨折、蜈蚣咬伤,也都...
大芒萁 蕨类里白科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 名称大芒萁(Dà Mánɡ Qí) 英文名Ample Forked Fern 别名大羽芒萁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研末敷;或鲜品捣敷。
芒萁在中医药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其性味苦、微甘,平,具有清热利湿、活血消肿、祛风除湿等功效。中医常用芒萁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关节疼痛等症状。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芒萁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这为其进一步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4. 文化价值 芒萁虽然看似不起眼,但在文化上...
大芒萁 大芒萁为蕨类里白科大芒萁;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别名】大羽芒萁 【来源】蕨类里白科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以髓心、嫩苗入药。 【生境分布】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性味】微甘,平。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外用治蜈蚣咬伤,外伤出血。
【藥名】:大芒萁【拼音】:DAMANGQI【來源】: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功效】:解毒止血。【主治】:用於蜈蚣咬傷、鼻衄及外傷出血等症。【性味歸經】:微甘,平;肝經。【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克;外用;適量搗敷。【別名】:大羽芒萁(《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
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 P.S. Chiu)是白科芒萁属植物。它的根状茎横走,坚硬且木质,呈红棕色,覆盖着棕色毛,这些毛有关节,成簇伏生。大芒萁的药用部位主要是髓心和嫩苗,味道微甘且涩,性质平和。它主要用于解毒止血、祛瘀和利尿等疾病,可以用于治疗尿道炎、外伤出血,以及外用于蜈蚣咬伤。0 0 ...
大芒萁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植株高1-1.5米。根状茎横走,粗2.5-4毫米,坚硬,木质,红棕色,被棕色毛,毛有关节,长约2毫米,成簇伏生。叶远生,相距8-10厘米或过之;柄长达80厘米,粗3.5-5毫米,圆柱形,暗棕色,光滑,稍光亮;叶轴3-4次两叉分枝;芽苞
药材别名大羽芒萁 药材基原为里白科植物大芒萁的嫩苗及髓心。Dicranopteris ampla Ching et Chiu。春、夏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性味归经微甘;平;涩。归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止血。主蜈蚣咬伤;鼻衄;外伤出血 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400m的疏林下或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
一、大芒萁的基本信息 1.植物名称:大芒萁 02 01 1.大芒萁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广泛分布在我国的南方地区。2.大芒萁的叶子形状长椭圆形,花朵颜色为黄绿色,十分美丽。03 3.大芒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2.生长环境:多生于山谷、溪边 01 1.大芒萁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