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大津法(OTSU)是一种确定图像二值化分割阈值的算法,由日本学者大津于1979年提出。从大津法的原理上来讲,该方法又称作最大类间方差法,因为按照大津法求得的阈值进行图像二值化分割后,前景与背景图像的类间方差最大。 方差: 它是按图像的灰度特性,将图像分成背景和前景两部分。因方差是灰度分布均匀性的一种度...
OTSU算法(又名大津法)是由日本学者OTSU于1979年提出的一种对图像进行二值化的高效算法,利用阈值将原图像分成前景,背景两个图象。 Opencv文档 先看一下Opencv对这个算法的接口OTSU。官方文档对方法的使用写得很详细,还有不同的分割方式。其速度基本在1ms左右,总体还是可以信赖的。当然自己实现起来也是很简单的,我在上...
大津法原理(otsu)背景和目标之间的类间方差越大说明构成图像的2部分的差别越大当部分目标错分为背景或部分背景错分为目标都会导致部分差别变小 最大类间方差法(大津法,OTSU) 最大类间方差法是由日本学者大津(NobuyukiOtsu)于1979年提出的,是一种自适应的阈值确定的方法,又叫大津法,简称OTSU。它是按图像的灰度...
Mat src = imread("scene.jpg", IMREAD_GRAYSCALE);//单通道读取图像 /*my_dst: 自己实现的大津法 得到的处理图像 otsu_dst:opencv自带的大津法 得到的处理图像 sub:两个处理图像相差图 */ Mat my_dst, otsu_dst, sub; /*my_th: 自己实现的大津法 得到的最大类件方差 即阈值 th:opencv自带的大津法...
Otsu方法是一种全局化的动态二值化方法,又叫大津法,是一种灰度图像二值化的常用算法。该算法的基本思想是:设使用某一个阈值将灰度图像根据灰度大小,分成目标部分和背景部分两类,在这两类的类内方差最小和类间方差最大的时候,得到的阈值是最优的二值化阈值。我个人对这
大津法是一种图像灰度自适应的阈值分割算法,是1979年由日本学者大津提出,并由他的名字命名的。大津法按照图像上灰度值的分布,将图像分成背景和前景两部分看待,前景就是我们要按照阈值分割出来的部分。背景和前景的分界值就是我们要求出的阈值。遍历不同的阈值,计算不同阈值下对应的背景和前景之间的类内方差,当类内...
大津法阈值分割原理,阈值分割简介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文名:阈值分割实质: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特点:简单、计算量小基本原理:把图像象素点分为若干类阈值分割法是一种基于区域的图像分割技术,原理是把图像像素点分为若干类。2、图像阈值化分割是一种传统的最常用的...
大津阈值法原理_ostu阈值分割 具体的公式推导参见冈萨雷斯《数字图像处理》 Otsu方法又称最大类间方差法,通过把像素分配为两类或多类,计算类间方差,当方差达到最大值时,类分割线(即灰度值)就作为图像分割阈值。Otsu还有一个重要的性质,即它完全基于对图像直方图进行计算,这也使他成为最常用的阈值处理算法之一。
大津法原理_otsu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