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道德情感、思想基础、政治素养到使命担当的全过程“大思政课”育人模式,要求编写适合不同学段特点又层层衔接的教材,这样才能保证“大思政课”有效、连贯。就学校而言,全过程“大思政课”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从踏进校门到毕业整个教育环节都要以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方式精心安排思政课教学,有效推动思政课提升思想性、理...
学校坚持以系统观念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7月17日,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工作。出台《中国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组建学校“大思政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部门协同联动,统筹资源配置,明确“大思政课”建设的目标、主要任务,发出以“大思政课”建设持续推动学...
为建设全体性的“大思政课”资源体系,学科教研组依托班主任工作、学生组织指导工作等与学校德育领域交叉的相关教师力量,推动思政课教学与班级管理、学校文体活动、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经验和切身体悟;积极统筹校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综合实践教育、法治教育等各项资源,建立起...
练就兴农本领”为培养目标,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第二课堂”重要作用,持续打造特色品牌,建好“主渠道”、善用“大课堂”、建强“大师资”、构建“大格局”,努力打造具有中国农大特色的“大思政课”,拓展学校全面育人新格局。
“大思政课”建设巡礼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3年6月学校印发了《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工作方案》,对“大思政课”建设进行了全面安排部...
“大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构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新格局。思政小课堂讲好新时代故事。思政小课堂首先要把理论讲清楚、讲透彻,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为他们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提供一套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要在思政小课堂中把...
拓展“大格局” 汇聚育人大能量 学校坚持系统统筹观念,持续改进理念,每学期召开思政课建设专题会议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现场办公会,督促落实省级重点马院建设标准和思政课建设要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配合的“红色领航+多维协同+合力育人”工作格局。学校党委...
构建大格局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等日常工作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实现制度、岗位、文化与作风育人。强化基层党组织育人作用,实施基层党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同时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构建精准资助工作体系。构建运行保障机制 坚实的运行保障是“大思政课”落地见效的关键,学院创新构建组织保障、师资联动、资源...
为拓展工作格局,《工作方案》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善用“大思政课”解决教学要素离散化与教育系统完整性的矛盾,确保课内与课外、中职—高职—职业本科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等育人过程通达衔接。贯通课内课外要注重导向性,课内重在打牢理论基础,课外重在...
当下,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着力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的必然要求,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广泛共识。把握“大思政课”深刻内涵,重点在于领会好“大”之意蕴,即思政课建设要有大格局、大情怀、大视野,也要有大手笔、大阵地、大作为。构筑“大思政课”工作格局,需要政治高站位、组织协调高规格、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