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景,写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的景象,联系下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这句诗并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 【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
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景,写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的景象,联系下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这句诗并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答案:(1)C(2)①上片叙述作者夜饮归来,敲门无应而“倚杖听江声”,作者置身于宁静、旷阔的大自然中...
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注】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谪居黄州时期,是即事抒情之作。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醉回到居所,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只得“倚杖听江声”。酒后静立于夜深的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几经挫折,受尽冤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 答:___(2)“...
下片中,“夜阑风静縠纹平”写景,写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的景象,联系下文“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知这句诗并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点睛】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
该选项是对下片最后两句的理解,“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意思是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而不是“一叶小舟从作者眼前的江面飘逝”,也并非说“希望能将自己的后半生寄托在这广阔的江海”。这里的“江海”是指远离官场的游山玩水的生活方式。故选:D。参考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原创书法作品 #国学文化 #自然书写 #苏轼诗词 #笔墨当随时代 - 若谷精舍 吴延斌于20240404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4.1万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材料二子瞻在黄州,与数客饮江上,夜归,江面际天,风露浩然,有当其意,乃作歌辞,所谓“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者,与客大歌数过而散。翌日喧传子瞻夜作此辞挂冠服江边孥舟长啸去矣郡守徐君猷闻之惊且惧以为州失罪人急命驾往谒则子瞻鼻鼾如雷...
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古诗词 #苏轼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莲花楼 #诗词名句赏析 13 2 3 分享 举报发布时间:2024-06-05 21:37 全部评论 大家都在搜: 与灵魂私奔 ... 历史多了个苏东坡,从此文人不寂寞。[赞][赞][赞][比心][比心][比心] 4天前·福建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