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上的一些发现也表明,古人对于龙有着特定的崇拜和认知。比如,良渚和石峁古城出土的文物,尤其是与龙相关的,均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这也帮助我们理清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关系。再看到三星堆的考古发现,绿松石铜牌饰的意义尤为重要。每一个铜牌都代表了一个商王,铜牌上的绿松石与特定的图案,可以看作是...
于是,商汤灭夏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夏朝始建年在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成形,夏朝谜团似乎得到了完美解决。然而,就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后的20多年里,考古工作者却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难以解释的夏朝Bug。第一,断代工程专家组在2000年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其中提到:偃师商城和郑州...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些年关于夏朝考古的一些报道,会发现,考古学界开始频频采用了一个新的词汇—夏时期(或相当于夏时期)。比如2022年3月,山西运城稷山县发现的东渠遗址被叫做“夏时期”文化遗存;同样,2023年12月河南文物局举办的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冠名为“夏时期的周口”。不称“夏代”而称“夏时期”,...
第一个考古遗址是位于河南禹州的瓦店遗址。这是一处4000多年前的,占地100万平方米的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里考古发现了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还有大量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等。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后面再说。第二个考古遗址是位于河南登封告成镇的王城岗遗址。王城岗遗址同样也...
其实,虽然没有发现夏朝文字,但以史书记载与如今可以印证史书的考古证据来说,已经可以确定夏朝的存在了。根据史书记载,夏王朝首先始于大禹治水,其次是涂山之会,再次是建都阳城,其他的还有禹征三苗、太康失国等。而史书记载的这些内容,在考古上大致体现了出来。关于大禹治水,当时周后稷、商契、东夷皋陶与伯益都...
由于夏朝的考古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许多考古学者对其存续时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社科院的专家王震中依据最新的碳十四测年结果,认为夏商分界应整体下移,这意味着他推断商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1523年或公元前1553年。北京大学的刘绪教授也指出:“如果将二里头认定为夏代,那么现有的碳十四数据表明,大约230年的时间对于14世...
甲骨文,二里头遗址里没有出土,说明夏朝没有使用。最后发现,唯一能够传递政府政令、传递有用信息、记录先进技术、记录夏朝历史的载体,只有竹简一种可能。这种非常正式的记录方式,在当时落后的社会中,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人员,并未普及。综上所述,夏朝文字并非从遗址里挖掘出来的,而是从考古发现推断出来的,真正承载...
20世纪以来,中国的考古学家们开始系统性地对夏朝相关的遗址进行发掘,特别是在中原地区的河南、山西等地。1959年,考古学家在河南省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该遗址被认为是夏朝晚期的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的规模宏大,包括宫殿、手工业区和居住区等,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社会结构和技术水平。二里头文化的发现,使得夏朝存在...
根据研究,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最近,一项考古发现提供了重要证据,揭示了夏代文字的一些特点。这项考古发现是在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的一处古墓群中进行的。在这里,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印章和铜器,这些文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夏代。在这些印章和铜器上,出现了一些刻有文字的符号...
其中,二里头文化遗址成为研究夏朝存在性的关键地点。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偃师市,是我国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之一。根据考古发现,这里显现出了宫殿、马路、手工业作坊遗址和墓葬群等建筑遗迹。尤其是巨大的宫城,与文献中对夏朝的描述相符合。此外,还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这些器物的风格和商朝的文化特征完全不同,更加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