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上的一些发现也表明,古人对于龙有着特定的崇拜和认知。比如,良渚和石峁古城出土的文物,尤其是与龙相关的,均可以作为夏朝存在的证据,这也帮助我们理清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关系。再看到三星堆的考古发现,绿松石铜牌饰的意义尤为重要。每一个铜牌都代表了一个商王,铜牌上的绿松石与特定的图案,可以看作是...
于是,商汤灭夏时间为公元前1600年,夏朝始建年在公元前2070年的结论成形,夏朝谜团似乎得到了完美解决。然而,就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项后的20多年里,考古工作者却陆续发现了越来越多难以解释的夏朝Bug。第一,断代工程专家组在2000年公布了《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2000年阶段性成果报告》,其中提到:偃师商城和郑州...
不过,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近些年关于夏朝考古的一些报道,会发现,考古学界开始频频采用了一个新的词汇—夏时期(或相当于夏时期)。比如2022年3月,山西运城稷山县发现的东渠遗址被叫做“夏时期”文化遗存;同样,2023年12月河南文物局举办的考古发现交流咨询会冠名为“夏时期的周口”。不称“夏代”而称“夏时期”,...
1、它们年代相近,都在4000年前后,和夏朝存在的时间相符。2、它们离得也很近,直线距离仅仅80里,徒步只需4个小时。3、最最重要的,它们还都在一条古老的河流之畔。这条河流就叫颍水(颍河)。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现在的颍河河道距瓦店遗址有一定距离,但考古发现的颍河故道却在瓦店遗址北面约1000米处由西向东...
其实,虽然没有发现夏朝文字,但以史书记载与如今可以印证史书的考古证据来说,已经可以确定夏朝的存在了。根据史书记载,夏王朝首先始于大禹治水,其次是涂山之会,再次是建都阳城,其他的还有禹征三苗、太康失国等。而史书记载的这些内容,在考古上大致体现了出来。关于大禹治水,当时周后稷、商契、东夷皋陶与伯益都...
甲骨文,二里头遗址里没有出土,说明夏朝没有使用。最后发现,唯一能够传递政府政令、传递有用信息、记录先进技术、记录夏朝历史的载体,只有竹简一种可能。这种非常正式的记录方式,在当时落后的社会中,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人员,并未普及。综上所述,夏朝文字并非从遗址里挖掘出来的,而是从考古发现推断出来的,真正承载...
由于夏朝的考古发现存在诸多问题,许多考古学者对其存续时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社科院的专家王震中依据最新的碳十四测年结果,认为夏商分界应整体下移,这意味着他推断商朝建立时间为公元前1523年或公元前1553年。北京大学的刘绪教授也指出:“如果将二里头认定为夏代,那么现有的碳十四数据表明,大约230年的时间对于14世...
夏朝文字,从考古发掘看,尚未明确证实发现有关夏代的文字资料。但种种迹象表明,夏朝的文字是存在的。国内学者马贺山认为夏朝传世的官方文字是夏篆。这些文字主要以甲骨文的形式存在。商代的甲骨文已是一种相当完备的文字,传统文字学所谓的“六书”在甲骨文中大多具备,是其文字发展进入成熟阶段的重要标志。文字的发展...
在古老的中华土地上,虽然我们对夏朝有着丰富的传说和文献记载,但直接的文字资料或明确的出土文物却鲜有记载。虽然甲骨文中有“夏”这一字眼,但这个字与任何朝代并无明确的关系。更为确切的指代只有之前提到的“西邑”。然而,对于考古学者而言,夏朝的存在远早于文献所提及。1959年,考古学家在洛阳偃师的二里头...
夏朝重要的遗址远不止以上几个,还有新砦遗址、瓦店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下王岗遗址、马桥文化等等,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文献之外的夏朝,这些也是夏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没有发现文字,读懂它还需要些时间。这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夏朝有文字吗?理论上应该有,从史前的刻画符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