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朱高炽即位,夏原吉才得以恢复官职,成为“仁宣之治”的主要实施者之一。仁宗洪熙年间所有的减赋政策几乎都出自夏原吉之手。夏原吉最早向仁宗建议首先应该赈济饥荒,减轻赋役,并罢除西洋取宝船以及往云南、交趾采办等事以舒民力,这些建议都被仁宗采纳。仁宗又提升...
朱棣虽然不太愿意听取建议,但他对夏原吉的忠诚和职业操守产生了尊重。他意识到,这个人是他不能轻易放弃的珍贵财富。朱棣说:“夏原吉是真的忠诚于我啊。”朱高炽同样依赖夏原吉,朱高炽并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善于骑马打仗,他的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夏原吉成了他的得力助手,一同去考察百姓疾苦。在一次考察中,朱棣吩...
皇上火了,问道:“这是谁教你的?”郁新叩头说“:是堂后的书算生。”皇上于是将书算生逮进监狱。刘郎中便说“:教尚书的是夏原吉。”皇上说“:原吉能够帮助尚书处理本部事务,你想陷害他吗?”结果刘郎中和书算生都被处死,暴尸街头。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
要论功行赏,夏原吉当属第一人。可以说,他就是大明的“钱袋子”,放眼整个古代史,都是数一数二的财政人才。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夏原吉奉命解决浙西一带的水患问题,沿着大禹所开的三江入海的故道,动用了十几万的民工,疏浚吴淞江下游,上与太湖相接,然后量地建闸,按照季节的不同开闭闸门。期间,他自...
从洪武二十五年到洪武三十一年,夏原吉在这个职位上任职五年。也就是说,夏原吉从进入官场的那一刻开始,做的就是财政工作。我其实很佩服朱元璋看人的水平。如果你去细数明初那些历仕几朝的重臣,有相当一部分人或多或少都受到过朱元璋的另眼相看,并被刻意加以培养。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驾崩,明惠宗朱允炆继位,...
后来,朱允炆、朱棣两朝中,夏原吉在户部分别任右侍郎和左侍郎,也有人在朱棣面前说夏原吉的坏话,但是朱棣认为,:“夏原吉是太祖朱元璋之臣,他忠于太祖,也忠于建文帝,怎会不忠于朕呢。”于是升任他为户部尚书。夏原吉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和忠诚度让他成为明朝重要的官员之一,即使在战争的时期,夏原吉也没有...
朱棣感到诧异,但他审慎地审视了夏原吉,最终作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决定:“好,你有三天的时间,但务必确保工作得以完美完成。”朱棣允许了夏原吉三天的宽限,为他提供了一个罕见的机会,一个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夏原吉回到工作岗位,展开了不眠不休的工作。这个机会,让他有了机会以自己的方式书写自己的命运。一...
最重要的是,夏原吉任职期间是在洪武和永乐年间,这才是奇迹的根源。众所周知,朱元璋是穷人出身,年少时吃尽了人世间的苦头,平生最痛恨贪官污吏。因此,他当上皇帝以后,对于贪腐行为零容忍,弄出了许多规定来防止朝廷官员贪赃枉法。其中有一条是但凡贪污六十两以上的银子,不用坐牢了,一律直接枭首(即砍头)。却...
夏原吉:公忠恤民的“布衣尚书”君子不可以冥冥堕行。——《明史·夏原吉传》夏原吉(1366-1430),字维喆,明代湖广长沙府湘阴县(今湖南汨罗)人,曾任户部主事、户部侍郎、户部尚书、太子少保兼太子少傅等职。夏原吉一生经历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掌管户部达27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大明管家”。他...
夏原吉,字维喆,谥号忠靖,江西德兴人,明朝历史上的重臣之一,被誉为"夏屈"。据《皇明通纪》记载,夏父夏时敏为避免儿子重蹈屈原的覆辙,为其取名"原吉"。夏原吉出生于书香门第,家风淳朴,早年间家境优越,享受着优质的教育资源。然而,贼寇横行的时局迫使他不得不带着家人逃往湘阴。在那里,他的妻子为他生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