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五帝时代,夏代时间更加精确了一点,起止时间大约为: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历经十九位帝王,约近500年的历史。 之所以叫夏代,是由于帝禹本为夏后氏,帝尧又封禹为夏伯,所以国号就定为“夏后”,后世称为夏代。 夏代是中国“父传子,家天下”的开始。 ▲夏代中心区域 夏代的史籍记载也较少,就连多数帝王的在...
后羿(约前1998年—前1940年),又称“夷羿”、“羿”,“后”是夏代君主尊号,夏代有穷氏首领,是为夏时代第六任君主。太康荒废政事,有穷氏族长羿乘机发难,控制了朝政大权。羿先立太康弟仲康为傀儡君主,自己摄政;仲康去世后,又废黜其子相,自立为王。羿当上国王后,仍沉迷打猎,骄奢淫逸,将朝政全权交...
因此,如果二里头遗址是夏朝遗址的话,那么它们就是夏朝文字,即按照文字演化逻辑推测的“初熟文字”。 参考资料:《曹定云:夏代文字求证——二里头文化陶文考》、甲骨文“周祭谱”等 举报/反馈 发表评论 发表 作者最新文章 苏定方的传人,60岁才挂帅出征,2年打进古代64名将行列 夏代已有文字,但比甲骨文落后?考古发现...
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学界目前较普遍地认同二里头文化的主体是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在此基础上,若想进一步从时间、空间上更精确地指认夏文化,则在方法和材料上还需要继续深入。如果在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这个基本共识的前提下,致力于夏代制度乃至精神层面文化的研究,则有可能获得较大突破。夏代制度文化的...
最后的思考:夏代文明的奥秘 夏代的文字之谜或许永远无法完全揭晓,但正是这种未解之谜,使得夏代文明更加神秘而引人入胜。通过对夏篆、二里头遗址的深入研究,我们或许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夏代的兴衰,以及文字在这个历史演变中的角色。总结:夏代文字的探秘之旅 夏代文字的探秘之旅仍在继续,从“周祭...
夏代文物 夏代文物 二里头牙璋 陶寺遗址陶器玉器,玉器有牙璋 三星堆牙璋 其他各地出土的牙璋 全国牙璋分布图 二里头镶嵌绿松石饕餮纹铜牌饰 上海博物馆藏品 苏富比纽约春拍 二里头嵌绿松石兽面纹铜牌饰,高16.5厘米。来源说是藏家1995年于香港购入 甘肃齐家文化博物馆藏品...
夏商周断代工程给出的夏代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瓦店祭祀遗存的使用年代为距今4000年左右,已进入夏代的纪年范围,为夏代早期的祭祀遗存。该成果揭露了大型祭祀遗迹的全貌,让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见天日”。“在河南禹州瓦店遗址的西北部偏南处发现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平面呈‘回’字形,面积800多平方米...
夏朝重要的遗址远不止以上几个,还有新砦遗址、瓦店遗址、夏家店下层文化、下王岗遗址、马桥文化等等,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文献之外的夏朝,这些也是夏代考古的重大突破,但是由于没有发现文字,读懂它还需要些时间。这就不得不提起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了,夏朝有文字吗?理论上应该有,从史前的刻画符号到...
从布局、年代和分布区域等层面综合观察,学术界一般认为二里头文化为晚期夏文化,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在二里头文化遗存中,出土最多的当属陶器,仅二里头遗址复原的陶器数量就达数万计。这些时代风格鲜明的陶器,提供了观察夏人生活习俗、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及对外交流面貌的物象片段。我们不妨从二里头文化的陶器入手...
传说的夏代始于大禹,应只是出于夏人的宗庙祭祀系统,正如商人的宗祀要追溯到与大禹同时的契;而如果要从“夏代”找出一位能与创建商王朝的成汤相比拟的人物,那就只有夏后杼可以当之,其余皆不足数。夏后杼可称是我国古代第一位“文明之王”。到后杼时期真正建立起来的夏王朝,最终完成了中原部落大联盟的蜕变,...